第331章 衣裾渺渺 终成绝响(二)(第2/2页)

但李隆基当前对这些根本就不敢兴趣,目前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萧睿交出手中的兵权,作为皇帝他必须要重新掌控起一切——但如果是直接下诏夺权,一来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毕竟明面上萧睿还是平叛的功臣,强行夺权势必会引起军心动荡,甚至逼得萧睿铤而走险,走上李琮的老路。

还有就是,章仇兼琼、裴宽等人联名上奏,强烈要求朝廷议罪夫蒙灵察,派军征讨河东。李隆基当然不会立即答应,他早已派人暗中联络夫蒙灵察,许下了既往不咎的诺言,目下夫蒙灵察正悄然率军向潼关逼近,在这种时候,他怎么能将夫蒙灵察定为叛逆?但夫蒙灵察从贼却是事实,作为皇帝,他又不能公开为夫蒙灵察脱罪,只能含糊其辞推延开去。

其实,对于夫蒙灵察,李隆基心里也怀着一腔怒火。但现在用人之际,夫蒙灵察的背叛与萧睿的巨大威胁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他不得不按下怒火,向夫蒙灵察张开了欢迎的胸膛。

李隆基长出了一口气,用凌厉而浑浊的目光投在了默然站在殿中不语的萧睿身上。但当萧睿清朗的目光应向他的目光时,他又旋即将目光挪了开去。

然后,李隆基又将目光转移到李琦的身上,眼中不屑的神色一闪而逝。

“想要夺朕的皇位,你还太嫩了点。不要以为有萧睿在,你便可以一步登天!”李隆基伏在龙椅扶手上的手紧紧地攥紧,厉芒和杀机一闪而逝。这一抹杀机落在萧睿的眼里,萧睿心里暗叹。面对这样一把至高无上的龙椅,父子亲情当真是比狗屎还不如了。

“靖难郡王……”李隆基突然低低呼了一声。

萧睿一步跨出,朗声呼道,“臣在!”

李隆基眉梢跳了一跳,“萧爱卿,安西局势如何?”

“回皇上的话,小勃律叛乱已平,葱岭四夷宾服更甚往昔……臣奉旨,移民十万与小勃律,将小勃律王城更名为新唐城,同时在连云堡设立都督府屯兵震慑诸胡……”萧睿侃侃而谈。

李隆基叹了口气,一时间,心情很是复杂。抛开别的不说,萧睿对于大唐朝廷来说,还是居功厥伟的。小勃律一战让大唐威震中亚一带,安定了大唐的西北门户,同时千里奔袭吐蕃,借道吐蕃变相解了吐蕃进犯之难……如果不是他后来的诸多“大逆不道”之举,李隆基还真挑不出他一点毛病来。

“靖难郡王功勋卓著,朕非常欣慰。”李隆基半真半假地说着,摆了摆手,“来人,传旨,赐金花一朵,御酒三坛,绫罗绸缎百匹,歌女十名。”

“臣拜谢皇恩。”萧睿躬身淡淡道,但口气中并没有欣喜或者感恩的意味。

萧睿神色飘逸而淡然地站在那里,处在了群臣和大唐权贵们或是感叹或是艳羡或是镇服的目光注视中。此时此刻,不管是李隆基还是文武百官,都已经无法否认,眼前这个年轻人已经犹如那初升的红日一般,高高照耀在大唐万里疆域的上空,文采风流天下无两,武德功勋盖世无双,兼之仗义疏财品行高洁,他在朝野尤其是在民间的威望已经独一无二,无人可以取代了。

纵然是皇帝,想必也不能。裴宽眼中闪过一抹奇色,不禁想起昨日无数穷苦百姓聚集在萧家门口感恩戴德之声响彻半个长安城的情景。这些百姓或者在战乱中被萧家产业所庇佑,或者一直接受着萧家赈济院、福利院和书院的供养,皇帝和朝廷的恩德他们感受不到,但萧家为他们付出的巨大代价他们却是心知肚明的。

而正因如此,李隆基才不能也无法明目张胆地向萧睿下手。毕竟,在表面上,他还要维持着他仁德明主的光辉形象。尽管他的形象早已因为放弃长安,逃避蜀中而丧失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