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边关兵危(第3/4页)

几位大臣都露出惭愧之色,薛破夜也觉得这个皇帝做得实在很辛苦。

德庆帝擦拭完嘴角,微一歇息,才缓缓道:“王爱卿,南库的银子拔下一部分,赶快运到南边,百姓受灾严重,这个拖延不得。另外,北镇军的军饷,先且拨一半,另一半拖上一阵时日,加紧置办粮草兵器,留些在南库,以作不备之用。”吩咐身边的执事太监道:“向各宫传下朕的旨意,除了太后的慈宁宫一切如常,各宫缩减开销,一切从简,过了这阵子再说吧。”又向王德昭吩咐道:“派出户部官员,前往各州催银,今年的赋税,提前收起来。”

王德昭有些为难地道:“圣上,没有到时日,这各州府恐怕拿不出多少银子,即使有,恐怕他们也会拖一拖的。”

“他们敢!”德庆帝一拍桌子,但是明白大楚的国情,这些规矩都是自己定下的,有时候也怨不得各地官员,无力地挥挥手,道:“能收多少收多少吧,这天下……总不能乱了。”他再次咳嗽起来,比先前更加剧烈严重。

“臣有罪!”臣子们再次下跪,谭子清第一个道:“微臣愿意拿出积蓄,解燃眉之急。”他一说,其他几位臣子也纷纷道:“臣等愿意捐出积蓄,解燃眉之急。”

德庆帝看着案前的臣子,叹道:“我身为大楚天子,竟然要诸位拿出积蓄,何其难堪?”挥手道:“诸位爱卿,尔等忠心,朕很是感动,平身起来说话。”

薛破夜心中直想:“若说银子,我在杭州恐怕也有几十万身家了吧?只是要捐多少呢?与几千万两银子相比,恐怕连杯水车薪也算不上啊。”

边关告急,薛破夜还真是生起爱国之心,毕竟大楚子民,和自己是同根同源,自然不希望他们葬身于北胡的铁蹄之下。

“圣上!”薛破夜忽然道:“微臣有奏。”

德庆帝颇为意外地看向薛破夜,其他几位大臣也看着薛破夜,只听德庆帝温言道:“薛爱卿,你有何奏?”

薛破夜平静了一下跳动的心情,这可是薛子爵第一次进谏,可要慎重啊,镇定道:“圣上,大楚有难,举国齐心,方是正道。如今朝廷缺的是银子,而大楚国银子最多的,那就是商人了,微臣以为,时至今日,也该让那些蒙受圣上恩德的商人们做些贡献了。”

众人一时没有听清薛破夜的意思,都瞧着他,一脸的疑惑。

德庆帝似乎明白了什么,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道:“薛爱卿,你且慢慢说来。”

薛破夜向众人一抱拳,缓缓道:“诸位大人欲要捐出自己的积蓄,下官钦佩万分,但是诸位都是奉公守法的清廉之官,恐怕没有多少银子,即使朝臣都发动起来,恐怕也捐不出多少,对于办事所需的银子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几位大臣听薛破夜当众称呼自己为“清廉之官”,心中都颇是舒服,就连谭子清,也对薛破夜微笑点了点头。

薛破夜继续道:“可是这天下间,商人们却都坐拥万贯家财,不少都是富家一方的人物,此时国家有难,他们岂能坐视不理?微臣以为,圣上可派干吏,前往各地募捐,这种募捐不需开诚布公,只需查出各州府的富贾大商,让他们捐出银子来,也算是为国出力,我们甚至可以承诺,日后的裳税,可以适当减免,对他们来说,这是圣上天大的恩赐。大楚州府极多,富商大贾多如牛毛,若是以这种募捐法子筹集银子,微臣以为,比诸位大人捐献积蓄要强出许多,也会对朝廷当前的形势有根本的帮助。”

薛破夜这样一说,众人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王德昭立刻道:“薛大人,这天下各职,各安其名,各守其份,商人们做生意,有银子,那也是贸易而得,缴纳了应缴的税务,我们去逼他们要银子,这……这恐怕有些不妥吧?”

“逼?”薛破夜微笑摇头道:“王大人错了,不是逼,我说过,这是捐,是让他们自己募捐,而且我们并不是无代价地募捐,可以在日后减低商税,又或者说,等到朝廷缓过来,我们再偿还部分捐款。这毕竟是我大楚国事,商人们能挣银子,那是国家太平,圣上英明所致,有着国家的护卫,他们才会如此得意。太平时期,缴纳税银也就是了,如今是非常之时,那就需要多多募捐了。”

谭子清在旁点头道:“薛大人说的不错,那些商人们,是该拿出些银子来了。”

王德昭显然还有些信心不足,问道:“若是他们不捐又如何?”

“不捐?”薛破夜眼神一寒,淡淡地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这个时候,不但商人们要捐银子做非常之事,就是户部的官员们,也该做些非常之事,下抵州府,若是不能劝服商人们拿银子,那也算不得为国尽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