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统帅之选(第3/4页)

小皇帝沉吟了一下,问道:“丞相刚才说过,要往泰州集结兵马,只是却不知由谁去统领?”

小皇帝虽然是轻描淡写地一问,但是谁都知道这一问的份量,朝臣们立时再次窃窃私语起来。

这次平叛雍州,看似是以一国敌一隅,但是谁都知道,大楚在重文轻武的大氛围下,兵士的战斗力实在很弱,最有战斗力的北镇军如今驻守边疆,防范北胡,那是动也不能动的。

雍州十万铁骑,一直以来保持着极强的训练,而且生活在西北的雍州起兵,饱经风沙,身体素质极强,个人战斗力更是如今大楚首屈一指,虽说是十万铁骑,但是若论起战斗力,绝对不比朝廷的二三十万大军要弱。

而且雍州起兵机能性快,更用勇猛之将率领,士气振奋,再加上西北戈壁盘地俱多,气候恶劣,风沙弥漫,一些主要防区亦是戈壁沙丘,更有几座大山环绕,无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于大楚其他各州的兵士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要对付那样一支军队,可不是任何武将都能领兵对付的。

不但需要丰富的经验,无畏的决心,坚韧的意志,激扬的斗志,还需要用有行军布阵之才,当机立断的魄力,最为重要的是,要拥有提振士气的魅力和协调兵士的能力。

毕竟要集结各州行营大兵士组建平叛大军,大军是由各地官兵组成,大家有着不同的口音,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性格,要想将这一帮来自全国各地的兵士拧成一股绳,组成一个拥有强大战斗力的拳头,绝不是容易的事情。

除了这些硬性条件以外,对于朝廷来说,有一点是必须考虑进去的。

那就是忠诚度。

一直以来,大楚的国家政略,冷落了武将,武将们的心中少不得有些不敢挂在表面的怨愤之心,而雍州的政略恰恰相反,在那里,武人是受到极度尊崇的,所以武将是否会临阵倒戈,绝对是要考虑进去的问题。

一旦开战,双方绝对不可能只在刀兵之间一决胜负,从心理上,双方的将领也是要进过一场严酷的战斗。

自古以来,因为地方劝诱,临阵倒戈的将领并不少。

这场战争属于内战,若说是对抗北胡,这种临阵倒戈的可能性或许很低,但是如今要讨伐的可是声望极高有极其器重武人的明月王,谁敢保证不会出现临阵倒戈的现象?

宋飞扫了一眼众朝臣,终于出列跪倒:“圣上,臣愿领兵出征,必不辜负圣上与朝廷期望,荡平雍州!”

朝中一时寂然无声。

平心而论,如今若说朝中谁最适合领兵出征,那非宋飞莫属了。

宋飞年过五十,脾性暴烈,亦是疆场老将,天威大将军镇守北部,而国内若有任何叛乱,都是宋飞领兵出征,每一次都是轻松平定叛乱,就领兵才能而言,朝中还真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

他自身的武艺当然也不低,行军布阵也是精通熟练,在武将们的心中,威望还是颇高的。

小皇帝“哦”了一声,虽然宋飞请战,但是小皇帝明白,这样的大事,自己是不可轻易做决定的,看向了岚芜卿,用一种询问的神色望着他。

岚芜卿看了宋飞一眼,缓缓道:“禀圣上,宋大人沙场经验难有人比,对于行军布阵更是精通无比,若由他统兵,自是极好的选择……!”宋飞听到这里,眉目间流露出的得意之色,却听岚芜卿话风忽然一转:“不过臣以为,此次平乱,薛侯爷更是最佳人选!”

话声一落,朝堂哗然,就连小皇帝和薛破夜也是惊了一下。

薛破夜如今在朝堂风生水起,这自不必说,但是行军打仗可不是儿戏,这薛侯爷毋说有无统帅数十万大军的才能,单就沙场经验,就想的苍白无比。

谁都知道,这位薛侯爷可是从未上过战场啊,派薛侯爷去统兵打仗,这……这岂不是儿戏之谈?

只是所有人见岚芜卿神情肃穆,绝非戏言,都是疑惑万分,不知道丞相是葫芦里买买药。

小皇帝呆了一呆,才道:“丞相,你是……你是说让……让薛大人统兵?”看小皇帝的神色语气,显然也不相信自己的师傅能够胜任统兵之职。

薛破夜也颇有些尴尬,讪讪道:“圣上,丞相,臣……臣只怕不能胜任如此重任啊!”

岚芜卿正色道:“臣却以为,侯爷不但适合此任,亦是必担此任!”

薛破夜皱起眉头,忽见岚芜卿对自己使了一个一闪即逝的眼色,立刻明白岚芜卿这样做,必有缘故,只得道:“臣尽忠大楚,尽忠升上,圣上但有所命,臣必当谨遵圣旨!”

正在此时,却听宋飞高声道:“圣上,臣……臣不服!”

所有人的目光都瞅向了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