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高飞虎(1941年3月~1941年4月) 走前打一下(第2/6页)

所以,园部和一郎下达命令时,将此战定位于截断式的“短切突击”作战。

1941年2月20日,东京一位要人飞来南昌,这就是前一年秋出任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的田中新一。

田中到南昌后,发现第34师团长大贺茂对此次作战极为热衷,似乎反对园部提出的短距离突击作战的计划,给人的印象是要进行一次不小的“一击作战”,从而彻底摧毁南昌附近上高、高安地区的罗卓英第19集团军。

田中虽然发现了大贺的所思所想,但没跟园部和一郎交流,随后就取道上海回国了。

就这样,上高会战前,日军那边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基本上没管;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磨磨叽叽,觉得打也行不打也行,要打最好是小打;要调到华北的第33师团长樱井省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3期,山口县人)的,觉得这一战是应付差事,主要看第34师团的,他的师团只是配合作战,完成任务后就走人去华北了;刚刚调来的独立第20混成旅团是新编部队,属于跟着走的角色。

当然,第34师团长大贺茂热衷于此战也好理解。在他看来,这一战要给上高、高安附近的中国军以重大打击,至少打得叫其一年缓不过劲来,以减少第33师团主力北调后自己的压力。

最致命的,其实还不是上面说的那些。

这次日军动用了两个师团外加一个独立混成旅团。进行这样的作战,是必须要上级第11军司令部指挥的,但实际情况是:武汉的圆部和一郎做甩手掌柜,放羊了。这也就意味着,一线的三支日军在指挥上属于平行关系,互相之间谁对谁都没有指挥权,第11军司令部也没从武汉下达一个明确的书面指导意见:这一仗究竟怎么打,到底打到哪一步?这样一来,三支部队从一开始就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

由此造成的苦头日本人很快就会吃到了。

罗卓英坐镇上高正南的吉安。南昌会战后,江西境内已有一年多没打仗了。

江西一分为二,以赣江为界,赣江以西属于薛岳第9战区,以东属于顾祝同第3战区。作为第19集团军总司令,多天前,罗卓英拿到日军作战情报后,立即召集王耀武以及由第3战区临时配备而来的第70军军长李觉、第49军军长刘多荃等人开会,开始拟定应对战术。

罗卓英想打个翻身仗。

1941年3月15日佛晓,日军分三路出击,其中南北两路率先行动。樱井省三第33师团在北路,从驻扎的安义县出发,任务是击溃西南方向也就是奉新县附近的李觉第70军,向上高进犯;池田直三独立第20混成旅团在南路,从南昌出发,向西渡过赣江后,再由锦江之北进入江南,经独城,最后沿锦江南岸进攻,伺机再渡至江北,与日军主力会合,然后一起进攻上高。

一天后,中路的第34师团在大贺茂指挥下,从南昌出发,在锦江北岸,沿赣湘公路前进,突破高安后,直指王耀武第74军屯驻的上高。

上高在哪儿?

在赣西北,距南昌不足120公里的锦江北岸。因在高安上游,故称上高。上高境内多丘陵山地,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南昌至长沙的湘赣公路穿越其中,境内的锦江又称锦河,最后汇入江西最大的河流赣江。

唐朝时,上高就已非常著名,尤其是中晚唐,禅宗在江西大盛,震铄古今的禅宗大师马祖道一(六祖慧能再传弟子,唐时最大禅派洪州禅开创者)传法于南昌,百丈怀海(道一的弟子,中土禅门清规的订立者)传法于奉新百丈山,黄檗希运(怀海的弟子,禅宗五派中最大一派临济宗的祖师)传法于高安黄檗山,洞山良价传法于宜丰洞山,曹山本寂传法于宜黄曹山,仰山慧寂传法于宜春仰山。在上高,亦留下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等大师的足迹。

可以说,这一带是禅宗圣地,众多禅派的祖庭。但现在,禅音寂静,只有炮声。

开始时,日军还比较顺,两天后的3月17日,中路第34师团突破李觉第70军第107师防线;北路第33师团突破第19师、预备第9师防线;南路独立第20混成旅团也没遇到大麻烦。在空中助战的陆军航空兵第3飞行团,在新任飞行团长远藤三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6期,山形县人)率领下,每天出动50架以上的战机,一时间还真就把人给唬住了。

日军行动日,正是第74军结束整训时。

王耀武校阅部队时,接到罗卓英发自吉安的急电:日军今日已有行动,第70军正面情况紧急,你部迅速做好参战准备,一切按照既定战法执行。

王耀武心领神会,不敢怠慢,立即做出部署:以李天霞第51师为总预备队,余程万第57师和廖龄奇第58师(廖此时在南岳培训,副师长张灵甫代理师长)进占上高正面的棠浦、官桥、泗溪一线的既设主阵地,同时各抽出一个团进占杨公圩、村前街两个前进阵地。军部设在上高县城西南的高亭桥,同时在县城东北的花园一地设立指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