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个小虾的东奔西走(第2/3页)

张飞怒了。在张飞眼里,董卓的大腿跟猪大腿没什么区别,他本能地抡起钢矛,试图制造一起东汉末年骇人听闻的谋杀案。

刘备再次拦住了他。心情复杂地拦住了他。

不错,刘备是很痛苦。没有一个人在被他人忽略时会有好心情,但刘备的痛苦说到底是一个有大局观者的痛苦,这一点再次构成了他和张飞之间的区别。

刘备当时冷冷地瞥过董卓,再冷冷地瞥过董卓的大腿,认定眼前这个傲慢的男人,到底没什么大出息。

一个无视历史的人不可能拥有将来。刘备收拾旧心情,带着他的全部家底匆匆奔向下一个目的地,中郎将朱隽所部。

他们之所以不再回涿郡理由很简单,涿郡在董卓防区,咱这一干人不可能再为此人效力了。

绝不。

有一种官叫县尉

历史总是风云际会。

在接下来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的博弈中,那些后来注定要影响历史的人儿开始闪亮登场。曹操跟着皇甫嵩混,在曲阳让张角、张梁停止了呼吸。为此,曹操被提拔为济南的地方行政长官。先后担任过盱眙、下邳(今江苏境内)两县副县长的孙坚也克隆曹操的人生道路,带着一千五百多人下海杀敌,试图建功立业。事实上孙坚还真是有所收获。在与中郎将朱隽所部合围黄巾军余党的战斗中,孙坚同志身先士卒,率先登城,一个人砍死了二十多个敌人。他,也被朝廷提拔为一个郡司马。

但是刘备一无所获。

虽然刘备和他的追随者杀敌不可谓不英勇,这又能怎样呢?

起点太低,朝中无人,这是刘备的致命伤,也是这个时代的致命伤。

因此在接下来的很多时候,刘备和他的追随者闲站洛阳街头,茫茫然不知所之。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张均的郎中遭遇了他们。

这是一次致命的遭遇。三天之后,张均死了。

不是刘备杀的,当然也不是张飞杀的,而是灵帝杀的。灵帝其实不忍心杀张均的,但是这样的时代,一个人要杀另一个人,理由太多了。在所有的理由中,忍心或不忍心是最无关紧要的。

紧要的是,被杀者是否识趣。

在十常侍看来,张均是太不识趣了。因为他敢跟十个人对抗,跟当时世界上腰杆最粗的十个人对抗。当其时也,张均在听完刘备声泪俱下的哭诉后,怀着满腔的革命热情进宫见灵帝。张均面见灵帝,一方面痛说刘备家史及其悲惨遭遇,另一方面将矛头指向十常侍。张均说“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今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则四海自清平也。”

张均说这番话时慷慨激昂、大义凛然,一副为大汉江山舍生取义的神情,灵帝却表情复杂,默不做声,一副首鼠两端的神情。

不是他不想杀十常侍,而是他杀不起。

杀这十个世界上腰杆最粗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要命的问题还在于,灵帝不知道这代价究竟是什么,这是真正的可怕之处,的确,在我们过往的生命体验中,一个人最大的恐惧不是知道了最坏的结果,而是不知道结果有多坏。

所以,灵帝不想冒这个险。

不错,大汉的江山是岌岌可危了,但是再怎么岌岌可危,他奶奶的那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灵帝不想做这个王朝的终结者。他对张均的慷慨激昂按下不表。

十常侍没让他按下不表。他们找到了灵帝,然后在他面前齐刷刷地跪下了。

跪得那叫一个源远流长,十常侍让灵帝做一道选择题:或者杀了他们,或者杀了张均。二选一,没有第三条道路。

灵帝选择杀了张均。

这实在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张均到底太年轻,为自己的慷慨激昂付出了代价。灵帝则继续默然不语,看一个王朝在苟且偷生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唉,这样的时代,谁能够真正地人定胜天呢?

灵帝知道,那个人肯定不是他。

一个月后,刘备的人生中迎来了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

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在帝国的官阶序列中,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职,差不多属于最后一阶了。

没有人知道朝廷是出于什么原因要给刘备这么一个小官做。也许没有原因,也许张均之死让灵帝突然觉得应该有一个象征性的结果,也许是十常侍的权宜之举,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没人给刘备一个答案。

刘备也不需要答案。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越是重要的人物才越需要答案,此时的刘备名不见经传,凭什么要朝廷给他一个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