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慷慨激昂害死人(第2/2页)

十常侍也认为理当如此。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们,灵帝在他们面前不敢不欢乐。哪怕是强作欢颜,也要做好陪吃、陪聊、陪笑工作啊。

刘陶却在这样喜气洋洋的时刻,哭了。

他倒不是哭灵帝的“三陪”行径,而是为国势而哭。“国势不可为”不是一日了,自十常侍以天下为己任之后,很多对黄巾军作战有军功的军官们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下岗已是指日可待。因为他们无意间得罪了十常侍。

在这样的时代,其实没有多少人愿意得罪十常侍的。十常侍之所以有被侮辱与损害的感觉,仅仅是因为索贿未遂。

不错,朝廷是下令嘉奖有功人员,但随后十常侍授意出台补充文件:凡是因为军功而擢升为官员的,一律淘汰下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意味深长的补充文件,其意味深长就在于,不能从正面去解读,只能从反面去理解。要想不被淘汰,拿银子说话。

有人拿银子说话了,他们的官职得以保留;有人不肯或不屑于拿银子说话,结果只能是下岗。

刘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岗的。皇甫嵩、朱隽等官员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岗了。

帝国官场的黑暗让谏议大夫刘陶悲从中来。

更让他悲从中来的是帝国局势。长沙的区星反了,渔阳的张举、张纯他奶奶的也反了。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大将军,很有和帝国分庭抗礼的意思。谏议大夫刘陶闭上那双忧国忧民的眼睛,一个成语“刷刷刷”地跳入他脑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现在的国家形势,那就是燎原的形势啊……可要命的问题则在于,皇上不知道帝国大厦火势又起。十常侍隐匿了所有的告急奏章,只告诉灵帝天下太平,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政治任务就是喝酒。且把酒言欢,看人生几何。

刘陶终于痛哭流涕地跪倒在灵帝面前,他实在是不忍目睹了。悲愤交加的刘陶向灵帝指出了两个事实:一、天下危机,当前的形势不是小坏,而是大坏,帝国大厦火势正熊熊燃烧,他奶奶的都快烧到屁股了;二、十常侍祸国殃民,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灵帝面无表情地听罢,把酒樽重重一摔,心里忍不住一声长叹:

又一个张均出现了。现如今,帝国怎么到处泛滥着廉价的慷慨激昂?这究竟是爱国还是害国?灵帝无法判断。

十常侍逼他作出判断。他们又一次在他面前齐刷刷地跪下了。

跪得那叫一个源远流长,十常侍让灵帝做一道选择题:或者杀了他们,或者杀了刘陶。二选一,没有第三条道路。

灵帝举起酒樽,呵呵笑了,笑得那叫一个声泪俱下。笑完,他把酒樽一扔,喝令手下,让刘陶停止呼吸。

但是很意外,刘陶没有停止呼吸。

因为,司徒陈耽出手了。司徒陈耽在行刑手即将动粗的时刻,出手制止了其野蛮行径。

当然了,这只能算是一次短暂的行刑意外,因为如果没有灵帝的最终首肯,行刑手随时可能再次动粗。

陈耽便正气凛然地去见灵帝,然后说了几乎和刘陶说过的一模一样的话。说这话时,陈耽可谓一脸的慷慨激昂。

陈耽以为,任何人都会被自己的慷慨激昂所打动,只要他还是一个人。

但是几天之后,当陈耽在牢里陪着刘陶一起喝下断魂酒时,他才突然明白,皇上不是人,是天子,天子不可能明白人间的喜怒哀乐……

唉,人生的很多时候,要成一件事,看来仅有慷慨激昂是不够的。有时候,慷慨激昂非但不能救人,还能害人。陈耽大彻大悟。

只是这样的大彻大悟,来得太晚,也太沉重。晚到他都快停止呼吸,沉重到他以生命作抵押,真是令人不胜感慨、欷歔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