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有一个人汗流浃背了(第2/3页)

中常侍蹇硕却认为,枪杆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灵帝。

何进拥有的只是枪杆子的使用权,但所有权永远属于灵帝。蹇硕通俗易懂地告诉灵帝,你只是把枪杆子借给了何进,他要是不还,他奶奶的宰了他不就完了吗?

灵帝幡然醒悟。

是啊,这个世界上有规则,也有潜规则。一件事情要是按照规则走不通那就按潜规则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何进必须离开枪杆子,不管是死是活。

暗杀何进由此被提上议事日程。蹇硕充当了此次暗杀行动的总指挥官,灵帝则是幕后旁观者和——诱饵。

灵帝躺在龙床上给何进发出一道有诱惑力的指令,请他速来宫中商谈要事。与此同时,刀斧手于宫中隐蔽处埋伏,一旦何进靠近,立马让他人头落地。

何进满怀希望地向宫中走。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遐想着前方有一个诱人的大蛋糕在散发香气,吸引他们前行。

毫无疑问,这样前行的脚步是坚毅而不容置疑的,充满了百折不挠的意味,似乎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所以一般情况下要是不出意外,何进必将人头落地。

但是,意外的情况还是出现了。正当这个牛逼哄哄的大将军在赴死之路上撒腿狂奔的时候,一个叫潘隐的司马于宫门处拦住了他,并将如此惊天大阴谋以耳语的形式告诉了他。

何进马上悬崖勒马,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撒腿狂奔。当然这回的方向是反的,他狂奔回府,急招近臣密友商议趋福避祸之道。

曹操刚刚地站了出来。

虽然曹操屡立军功,眼神里充满了不可一世的光芒,但何府在座的很多人还是藐视了他的存在。

因为此时的曹操只是一个典军校尉。在高官云集的何府内,一个典军校尉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不过曹操打定主意要当一个意见领袖。

在任何场合下,争先恐后地成为意见领袖,这其实是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成功的重要因素。

曹操就具备这样的因素。

所以,很多年后他成功了。

当很多年后,何府在座的很多人都成了历史的过客或者云烟后,只有曹操成为了影响中国政局走向的重要人物。细究起来,应与他此时在高官云集的何府内刚刚地站出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曹操站出来是反对众人意见的。众高官在此前经过紧急磋商后一致认为,宦官们蠢蠢欲动,必须先下手为强,把他们全都消灭了。否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任其宰割。

曹操大声说“不”。曹操认为,宦官们蠢蠢欲动不是一两年的时间了,要是很容易就能消灭他们,早干吗去了?如今十常侍已然坐大,宦官群体遍布朝廷,此时妄议消灭,只怕到时候被消灭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

何进的脸马上就变绿了。

在他看来,这不是真理之争,而是尊严之争。曹操是个什么东西,敢以一人之言否定集体智慧,这不是藐视大家伙儿的智商吗?何进很快以一个大将军的口气告诫这个年轻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是很重要的。一是知道自己的身份;二是知道自己的智商。

曹操笑了,笑得那叫一个声泪俱下。见过幽默的人,没见过如此幽默的人,曹操以为何大将军可以兼职当笑星了。

但是何进不笑。他的脸越来越绿,在场的某些人开始为曹操的命运而担忧,因为传说中何大将军在杀人之前,脸色会绿得像只绿毛龟。而此情此景,傻子都看得出来,一只绿毛龟正在何进的脖子上缓缓成型。

曹操最终却是安然无恙。

不是他服软了,而是世界乱套了。因为从这一刻开始,随着某个人呼吸的停止,何进的命运开始进入倒计时。他被迫不与曹操为敌,而与命运为敌了。

灵帝死了。

在等待何进等得望眼欲穿却始终不见人影之后,灵帝幽怨而寂寞地死了。以蹇硕为首的十常侍面对灵帝的遗体,突然间顿悟了一个人间真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

靠自己的双手去——杀人。

第一个要杀的人当然是大将军何进了。蹇硕矫诏再宣何进入宫,以定后事。

当然了,没有人知道这既是灵帝的后事,其实也是何进的后事——蹇硕再一次磨刀霍霍向何进,意欲重演请君入瓮的故事。

不过,何进还是知道了这一切,因为线人潘隐在第一时间向他作了汇报。潘隐跑进何府气喘吁吁地说,何大将军如再进宫,将会亲眼目睹皇子协在十常侍的拥护下隆重登基的盛况,然后就再也看不到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