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世界,告诉你我不相信(第3/5页)

因为袁曹几十万大军虽已纠集,却还没有完全到位。只有长沙太守孙坚引本部人马充当了急先锋,冲到洛阳城外汜水关下安营扎寨,准备让董卓人头落地。

有一个人冲了出来坚定地捍卫董卓的脑袋。

不是吕布,是华雄。

吕布当然可以捍卫董卓的脑袋,不过华雄以为,对付孙坚,他出马已是绰绰有余。

华雄是关西人,此公最大的特点是很男人。

在那样一个时代,所谓很男人的重要标志是长得孔武有力。

华雄就长得孔武有力。如果做男模,他应该是一个力量型的男模。

只是没人知道这个人做将军会怎么样。

华雄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从没做过将军。

和刘备一样,华雄一直以来所渴望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以便圆他的将军梦。

董卓首鼠两端。

他当然想给华雄这个机会,但是,给不起。

因为这样的一个机会是和他的脑袋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轻易将自己的脑袋交给一个不知底细的人去捍卫。董卓也不例外。

董卓希望捍卫他脑袋的那个人是吕布。

吕布却默不做声。

在目睹了华雄的跃跃欲试后,吕布趁势而退,不再表情坚定地声称要捍卫董卓的脑袋。

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

董卓也不知道。

董卓现在唯一知道的是,他的命要交给眼前这个叫华雄的人去决定了。他给了华雄五万人马,还给了他一个听上去很好很强大的头衔。

骁骑校尉。

董卓希望,这个头衔会让华雄真的变得强大,强大到足以捍卫他的脑袋。

大战开始了。

华雄吸了口冷气。

因为孙坚太强大了。孙坚的强大不仅仅在于他自己,还在于他手下那些牛哄哄的将领们。

有四个人的名字如雷贯耳。

程普。黄盖。韩当。祖茂。

他们齐刷刷地冲到孙太守前面,令人望而生畏。

大战结束了。

另一个人吸了口冷气。

孙坚。

因为华雄太强大了。

有一个人倒下了,并且永远站不起来。

祖茂。

另一个人虽然还活着,却是活得相当狼狈。因为他头上的红帽子成了敌方的战利品。

孙坚。

这一切都是华雄干的。华雄一战成名,成为“乱”时代凭个人力量搏出位的草根代表。

这样的时刻对袁绍来说当然是伤感的时刻。

因为作为联合军团的总司令,袁绍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华雄及其手下用一根竹竿挑着孙坚的红帽子来阵前叫骂,联合军团衮衮诸公却无可奈何。

当然勇敢者还是有的。比如俞涉。他是袁术的手下骁将,曾经杀死过很多人。但这一次,他却被华雄杀死了。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了。

另一个叫潘凤的将军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结果他的命运和俞涉一样,被华雄杀死了。

这似乎是挺身而出者的代价。

但是袁绍真正伤感的不是他们的被杀死,而是他们被杀死的速度。

从出战到死翘翘,不到三个回合。

如果以上厕所的时间来计算的话,也就是一泡尿工夫。

这是奇耻大辱啊。人世间的事到底是邪不压正还是正不压邪?袁绍糊涂了。

很多人也糊涂了。他们在糊涂中默不做声。

袁绍开始想念两个人——他的手下将军颜良和文丑。袁绍认为只有此二人才是华雄的天敌。

只可惜他们不在身边。袁绍对此痛心疾首。

关羽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站出来的,他认为自己也是华雄的天敌。

关羽的挺身而出意外地遭到了袁绍弟弟袁术的鄙视。袁术之所以鄙视关羽只因为后者的马弓手身份,难道真的帐中无将军,需要一个马弓手来充数吗?

他大声说“不”。

曹操则大声说“是”。

在曹操看来,这样的时代是搏出位的时代,不以出身论英雄。英雄是什么,英雄就是手舞大刀,杀将上去,砍下敌人的脑袋!所以英雄说到底不是生出来的,而是杀出来的。

其实,曹操鼓励关羽就是在鼓励自己。作为宦官之后,曹操太需要一个自我奋斗型的英雄横空出世了。他亲自为关羽斟上一杯热酒,以壮其行。

关羽没有喝那杯酒。

因为他要还袁绍一个速度,让他明白什么叫做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一个回合之后,华雄的头颅和他的身体被成功实施了人工分离。实施者是关羽。当他大踏步走进帐来将华雄滴血的头颅随手往地上一扔时,酒还是温的。关羽一口喝完了那杯温酒,然后缓缓走回刘备背后重新站立,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