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第2/5页)

不是自己的心思,而是刘备的心思。

陈宫试图看穿刘备的心思。

刘备真想送徐州吗?

不想吗?

想吗?

不想吗?

没人知道。

只有刘备自己知道。

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结果只有一个,心思却各不相同。只有当事人的心思是唯一的正解。

陈宫可以做的,就是揣摩刘备的心思。

陈宫以为,刘备此时的心思是投石问路。

他害怕吕布到来,却又不能不接受吕布到来。一句话,刘备是为“仁”所累,为“义”所害。

而吕布是来做客人的,还是来做主人的?这是刘备迫切要知道的。

便有试送徐州之举,以试探吕布之心。

吕布的心也很快就被试探出来。陈宫看到,吕布的那双手已经伸出去了,贪婪地伸出去了,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徐州城马上就要易主。易主之后的徐州形势将发生如何微妙的变化,没人知道。

陈宫也不知道。

好在意外发生了。

陈宫咳嗽了。

恰到好处地咳嗽了。

这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咳嗽。在此咳嗽声的暗示下,吕布收手了。

事后吕布想起来,觉得陈宫的分析不无道理。

自古以来强宾不压主,更何况主人本来就不弱:关羽、张飞能忍一时,就能忍一世吗?

最要命的问题还在于,刘备这人深不可测啊。送礼送得这么骇人听闻,这是送礼吗?这是要命啊!徐州送出去之后他倒成了寄人篱下之人,天底下的人怎么看他吕布,又怎么看一脸委屈状的刘备?

吕布悻悻然收手,不再作非分之想。

因为他觉得刘备,不是一般的狡猾。

接下来,麻烦却是不断的。

因为称谓。吕布称呼刘备为“贤弟”。

这是在酒桌上,在刘备欢迎吕布的晚宴上。

刘备听了不以为意,就像他做了吕布一辈子“贤弟”一样,答应得那叫一个自然妥帖。

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刘备总是这样,把灿烂和诚恳留给世人,以换取世人对他“谦逊、仁慈”的评价。

这是代价。而代价是不管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的。

吕布笑了。看着这个比他年长却一脸嫩相的人被自己称弟,他颇有占了便宜的感觉。

但陈宫却感觉大事不好。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占了便宜的人不是最后那个得到便宜的人。最后得到便宜的往往是表面上被占便宜的人。

这是乱世的一个辩证法。

吕布年轻,争强好胜。而争强好胜者绝没有好下场。陈宫心里一声轻叹:这徐州,看来是待不住了。

不是刘备不肯容人,而是另外有人不肯容人。

女人的话题与男人有关

张飞。

张飞是很看重称呼的。因为没有称呼就没有他存在的价值。

为什么叫刘关张?这表明三个人捆成一起闯江湖来了。所以张飞以为,倘若有人藐视其中的任何一个,就是同时藐视他们三个人。

我们都是纳了投名状的,我们都是喝了血酒的,我们三个人就是一个人。张飞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呼喊。

不仅心里呼喊,嘴上也在呼喊。

呼喊的结果是吕布的脸变色了,青一阵白一阵。

因为张飞要和他单挑。所谓大战三百回合。

没有人知道此二人三百回合打下来结果会怎样。也许用不了三百回合,就像武侠书上写的那样,高手过招,一伸手必定躺下一个,自己或对手。

吕布弃权了。

因为无论怎样的过招都没有任何意义。打赢了张飞又怎样?还有关羽。打赢了关羽又怎样?还有刘备。

而刘备是打不赢的,他是仁者,起码在世人的印象中他是仁者,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仁者无敌。

吕布只得走了。

和陈宫一起走了。

他们接受刘备的安排,来到小沛暂时栖身,以避免和脾气暴躁的张飞发生进一步的冲突。

在小沛数星星和数蚂蚁的日子里,吕布终于领悟到一个道理:高调者比低调者更容易出局。

这样的领悟让他痛苦不堪。

当然了,世界上痛苦不堪的人数不胜数。

除了吕布,还有献帝。

吕布的痛苦在路上,献帝的痛苦在宫中。

他没皇权了。他的皇权已经被大司马李榷和大将军郭汜剥夺。此二人代替献帝行使皇权。所以吕布在小沛数星星和数蚂蚁的日子里,献帝也在宫中数蚂蚁和数星星。

在这个世界上,蚂蚁和星星是数不完的,所以,献帝的痛苦也是数不完的。

好在有人挺身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