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有志青年最大的问题(第2/5页)

事实上这不是太史慈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种信仰的胜利。这样的胜利是伟大的,也是锐利的,其后不久,江东成了孙策的江东,一种精气神在这块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

袁术却没有了精气神。

他满脸“烦着呢,别理我”的表情。

因为孙策向他问候了。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问候另一个人有时候不为别的,只为被问候者手里的东西,传国玉玺。

不错,拥有了江东的孙策现在开始关心那块传国玉玺了。他希望能够物归原主。与此同时,他也愿意归还当初向袁术所借的兵马。

袁术当然不同意。

因为他有一个梦想。

就像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梦想一样,袁术的梦想是拥有天下。

而传国玉玺是他将来拥有天下的凭证,他怎么可能还给孙策呢?

袁术以为,这样的时代,天长地久不可靠,曾经拥有不可靠,可靠的是现在拥有。他现在拥有了传国玉玺,所以对不起,孙策老弟,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谁叫你当初借给我的,你当初借给我的,就说明已经不是你的!

现在已是满脸精气神的孙策却以为有了传国玉玺,不一定就有天下。你的是你的,我的不是你的,天下的是天下的,要是把天下的东西带回家,我是不同意的!

便僵持,便要短兵相接。

这场由传国玉玺的归属导致的战争几乎一触即发。

袁术手下长史杨大将也赞成打孙策。

毕竟,传国玉玺只有一块。你有我没有,或者我有你没有,总要倒下一个人的。

更主要的理由是,天下只有一个。你不倒下他不倒下究竟谁倒下?因此倒下是必然的,站着是偶然的。现在的情况是,要看谁是那个最后的站立者。

袁术撇撇嘴,对杨大将废话不以为然。

他需要的不是废话,而是建议。

杨大将很快就给出了建议。他的建议很振聋发聩:现在不打孙策是等死,现在打孙策则是找死。因为外围未除。

袁术不敢撇嘴了,他突然觉得这个叫杨大将的人说话倒有几分大将风度,一开口就死啊死的。

接下来,杨大将的分析更是让袁术不敢小觑。形势确实很危险,就像大将同志所说的,现在不打孙策是等死,现在打孙策是找死。孙策不可打啊,或者说不可马上打啊……

首先,曹操在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满世界找碴干掉胆大妄为者;其次,刘备和吕布在小沛、徐州互相勾结,随时准备扩充地盘。此时袁术若和孙策打起来,后面多少人排队等着捡便宜啊……

“主公难道忘记了吗?当年曹孟德南下打徐州,一不留神老窝兖州被吕布所抄,差点就回不去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啊主公!”杨大将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捶胸顿足。

也说得袁术心如死灰。他看着手中的传国玉玺,一时间真有“人生烦恼此玺始”的感觉。

他恨不得把它给扔了。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传国玉玺却到底没有扔成。

杨大将阻止了他。

杨大将认为,扔了传国玉玺,并不能把问题扔掉。传国玉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人世间的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杨大将告诉袁术,孙策不是不可以打,是不能现在打。

现在要打的那个人叫刘备。先打刘备,由易至难,孙策将不在话下。

刘备现在立足未稳,他气喘吁吁他羽翼未丰,正是向他下手的好时候。

并且打刘备,不需要倾巢出动,也就是说不需要担心大本营的安全,正所谓进退有据。

当然了,打刘备,也不是一点麻烦都没有。麻烦还是存在的,因为吕布可能会出手救他。

但是这个问题说到底不是问题。吕布归根到底救不了刘备的,他会败在一个人手上。

他自己。原因是,吕布是个有弱点的人。对于有弱点的人来说,他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身上的弱点。

吕布果然败给了自己的性格弱点,贪婪。

袁术送来的二十万斛粮食重重打击了他。他收下了。

对于一个贪婪的人来说,他没有理由不要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很快,袁术开始了他的军事行动。派纪灵为大将,率数万人攻打刘备。

吕布这才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凭空掉下来的馅饼。

即便有,馅饼的里头也是有钩子的。

当然了,从道义学上来说,吕布是不想救刘备的。毕竟,他们不是兄弟。再说,就算是兄弟,就该出手相救吗?吕布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