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交易(第2/5页)

它们破裂了。

吕布也破裂了,不是手,而是心。

他这才明白,一个人能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不是将牙关咬得有多紧,而是要看时间。

忍一时容易,忍一世难;忍一事容易,忍事事难。他真是服了刘备了,虽然接下来,他要找这个人去算账。

刘备也很痛苦。

刘备的痛苦在于,无人陪他一起忍。

不错,他可以忍时时事事,但是张飞不能。

张飞只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要去抢。吕布是怎么得到徐州的?抢来的。他是怎么得到吕布战马的?也是抢来的。所以,能抢才是硬道理。

刘备叹息,为张飞的“抢了再说”理论。因为刘备知道可张飞不知道,世上有很多东西真正要得到,靠的不是去抢,而是放弃。

抢来的东西终究是要失去的,主动放弃的东西却最终会属于你,这是人世间的辩证法。

张飞不懂,暴力其实是最脆弱的力量。那句话怎么说的?以暴制暴。暴力之外,总有更强的暴力等待着它。

刘备担心,张飞就要被强暴了。

果然,想要强暴张飞的那个人来了。

吕布站在了张飞面前。

吕布要张飞给他一个抢军马的理由,否则就要你死我活。

张飞当然要给他理由。只是给理由之前,张飞也想从吕布那里得到一个理由。

他抢徐州的理由。

张飞质问吕布:你一座徐州城都抢下来了,我抢你几匹马你还挺委屈的,有没有搞错?

吕布哑口无言。

他被张飞问倒了。是啊,人世间的事是有游戏规则的。如果说能抢就是硬道理的话,那凭什么他吕布抢得,张飞就抢不得?

站在小沛郊外灿烂的阳光下,吕布被一个生活中的哲学问题难住了。他进退两难,不知道此来何为,此去何因。只有刘备一脸安详,心平如水地看着他,似有深意存焉。

事实上这件事情到后来是有一个台阶好下的。

吕布前来小沛兴师问罪被张飞问倒之后,刘备给吕布准备了一个台阶:归还被抢战马,并向他赔礼道歉。

吕布打算接受。

因为这个台阶踩上去很舒服。

不是战马失而复得,而是刘备的赔礼道歉。

吕布要的就是刘备的赔礼道歉。他要时时事事压这个人一头,或者说他想通过这件事要让世人明白,他吕布得到徐州的合法性。即便是抢来的,也抢得刘备心服口服啊!

吕布又开始自得了。陈宫却在此时建议,拒绝刘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企图,趁机让他们三兄弟都死翘翘。因为张飞盗马,盗的不是马,而是心,吕布的心。

张飞想通过这样一个举动,来测试吕布的心理承受力和可能采取的动作。那么张飞为什么会这么做呢?陈宫睁大他那双沧桑而多疑的眼睛说,是因为有一个人在幕后指使。这个人,大奸若仁,大恶若善啊……

世界不相信眼泪

吕布明白,陈宫说的这个人是刘备。

但他不敢确信这一点。

刘备是什么人,徐州都可以不要的人,现在为了几匹马需要如此煞费苦心?

吕布笑了。笑陈宫神经过敏。

陈宫也笑了。笑吕布自以为是。

陈宫以为,一个人要什么,不要什么,不应看他的历史,而应看他的未来。

刘备不要徐州就表示他无所求吗?错!他是看不上徐州。

刘备要的是天下,不仅仅是徐州。

要得天下,从哪里起步?战马。

有战马在,就有希望在,也就有可能得到天下。所以说徐州不重要,战马重要。

陈宫语重心长地告诉吕布:“今不杀刘备,久后必为所害!”

吕布决定痛下杀手。

不是陈宫说服了他,而是他自己说服了自己。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什么朋友和兄弟,有的只是利益。

或者是威胁。

刘备会是他的利益吗?不可能。只能是威胁。

既然是威胁,那就要防患于未然,让星星之火不可以燎原。

他派兵包围了小沛,欲置刘备及他的兄弟们于死地。

刘备一脸迷茫。

他知道必须突围,只是不知道往哪里突围。

天下是很大,但天下从来就不是他的天下。无论他逃到哪里,都不可能逃脱吕布的追杀。

因为刘备知道,这个人是起了杀心了。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起了杀心,无非是三种结果:一个人倒下;另外一个人倒下;两个人都倒下。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刘备的倒下已是呼之欲出。不错,他是很仁慈,一贯很仁慈,但是上帝此时却对人间闭上了眼睛,仁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