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强者(第3/5页)

你祢衡不是怀才不遇,常恨英雄无用武之地吗?可以,我今天就给你这块地,你用去吧!

曹操派祢衡往荆州为使,说服刘表来降。成功了,什么都有;失败了,什么都没。

事实上曹操这一招里暗含了借刀杀人的意思。一向自诩为礼贤下士的他都不能容祢衡的存在,心胸狭窄的刘表会让祢衡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吗?

所以,祢衡注定要死。死得巧妙,死得有价值。这个价值对曹操来说,就是继续成全他礼贤下士的名声。曹操相信,刘表肯定会杀了这个人。

祢衡出发。

这是一次寂寞的出发,却有人送行。

荀彧等人。他们是奉曹操之命在东门外饮酒送行,为一个狂人最后的离去高唱挽歌。所以这送行,就有了幸灾乐祸的味道。祢衡知道他们的幸灾乐祸,但他不以为然。

祢衡的一生,就是在幸灾乐祸中昂首挺立的一生。幸灾乐祸于他如浮云。

所以祢衡的心态是放松的。他一到现场就放声大哭,一如他曾经在曹操面前放声大笑一样。众人讶异于他的哭,祢衡说行于死柩之中,如何不哭?我走在一片死棺材当中,怎么不哭?祢衡如此这般的比喻再一次激起众怒。这些曹操手下的高级人才纷纷自嘲说,我们是死尸,那你就是无头狂鬼!

无头狂鬼的意思已然很明确了,说的是祢衡去刘表处送死,将身首异处。

但祢衡心态极好,不以为意。他甚至在此时又大秀了一把口才,我是汉朝之臣,不是曹瞒之党,怎么会无头呢?!

不妥协的战斗精神真是处处坚持。

只是祢衡这一回没有料到,他攻击一大片的战斗风格彻底惹了众怒。这个时代人人争做曹瞒之党,不妥协者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便有人拔出刀来,要让祢衡现在就做无头狂鬼。荀彧制止了他们。

不是荀彧不想杀这个狂人,而是一切为了战略价值。祢衡的战略价值就是成全曹操不杀名士的美名。

不错,祢衡是个狂士,但狂士也是名士。

荀彧轻蔑地看着祢衡说:“量鼠雀之辈,何足汗刀?”你小小一个鼠辈,怎么配得上我用刀杀你呢?

荀彧没想到,他的轻蔑只延续了三秒钟。因为三秒钟之后,祢衡轻蔑了他。祢衡说,我是一个鼠雀,还有人性,可你们只能做虫子!

说罢狂笑而去,很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概,只留下荀彧们站在那里傻半天。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死了

刘表被侮辱了。

或者说他被祢衡冷嘲热讽了。但是刘表没有杀祢衡。

因为祢衡是曹操的特使。

倒不是刘表怕了曹操,而是他和曹操一样,爱惜自己的羽毛。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杀一个人是容易的,不杀一个人是很难的。

特别是在这个人得罪自己的情况下。

特别是得罪自己的这个人地位卑微时。

杀他只是举手之劳,不杀需要修为和忍耐。刘表认为自己很有修为,很忍耐。因为他不是别人,他是刘表。

刘表把祢衡打发到江夏黄祖那里。和曹操一样,刘表也玩了一把借刀杀人。

不错,他是不想亲手杀死祢衡,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仇恨。刘表也要祢衡死。刘表认为祢衡是人世间不受欢迎的怪物,是个麻烦制造者,所以他需要一个终结者。

刘表以为,这样的终结者非黄祖莫属。原因是黄祖很粗很暴力。

祢衡的人生果然被黄祖终结了。

黄祖是带着醉意终结祢衡性命的。当时,两个人都喝醉了。对祢衡来说,喝醉酒不是一件好事。他在清醒的时候就经常口出狂言,喝醉后情况变本加厉。

黄祖问他,在你心目中,许都都有哪些人物啊?祢衡狂傲道:“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呵呵,他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

这下黄祖心里嘀咕了:我靠,不知道我黄某人在他心里是什么分量,不妨让他说来听听。

事实上事情走到这个地步,祢衡已命悬一线。当然,转机也不是没有,只要祢衡说一句软话就成。

但祢衡这辈子是注定不会说软话的,何况还喝了一些酒。祢衡指着黄祖的鼻子嘲讽道,你啊,就像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

意思是指黄祖只是一个土人罢了,根本没有生命。

祢衡在说完这句话之后再也不能说上更多,他失去了生命。黄祖用一把带血的刀血淋淋地告诉身首异处的祢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成语叫“祸从口出”。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死了。

一个乱糟糟的时代还要继续轰隆隆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