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杀人是高智商的行为(第2/4页)

却又不能确认。可以说这是周瑜难与人言的烦恼。

鲁肃又被派出去了,执行周瑜的秘密任务。周瑜想知道,世界之巅,是他寂寞一人还是双雄并立。

诸葛亮的眼睛没有睁开。在鲁肃到来之时。诸葛亮以为,洞悉事物的真相,闭眼比睁眼好。闭上眼睛,可以用心眼看清事物的真相;睁开眼睛,只能看到事物的表层。所以说眼睛是不可靠的,心眼才可靠。

最重要的,诸葛亮还认为,人世纷纷扰扰,睁眼就随波逐流,只有闭眼才能自成宇宙。所以他的日常状态是闭眼——闭目养神。除非必要,他不会睁眼看世人。

鲁肃来了,来到了诸葛亮的小船中。诸葛亮用耳朵听到了他的到来。甚至听到了鲁肃到来时的心情。混乱。迷茫。似有所求。

因为鲁肃的脚步声是混浊的,听上去很急切,打破了诸葛亮所在的小船的静谧。

鲁肃站在了诸葛亮面前,看着这个闭目养神的人。他不知道这个有着惊人洞察力的人这次会不会像以前一样,未卜先知。可问题的关键是,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开口。

这是个不可以暗示的话题。就像人世间的很多事,暗示就是事实本身。所谓天机泄露,真正的天机是不需要说出来的,惊鸿一瞥就可以了。

诸葛亮却不需要他天机泄露,因为诸葛亮开口向他贺喜了。这是耐人寻味的贺喜——鲁肃不知道喜从何来,虽然从直觉里,鲁肃知道,这个诸葛亮可能看到谜底了。

诸葛亮如是说:“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否,我道这件事可贺喜耳。”

鲁肃目瞪口呆,诸葛亮层层深入——周瑜这条离间计其实只能唬弄唬弄蒋干。曹操虽然被一时瞒过,可必定马上省悟,只是不肯认错罢了。现在蔡、张两人既然已死,江东可以无患了,我听说曹操换了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可以预见,曹操水军迟早断送在这两个人手里,叫我如何不贺喜公瑾啊!

诸葛亮的眼睛依然闭着,鲁肃如鸭听天雷般,看着眼前的神人一一说破事情的真相,觉得诸葛亮已经不是人,而是神了……

鲁肃不知道自己最后是怎么离开那条小船的,他只知道,临走前,诸葛亮对他再三交代,切不可在周瑜面前提及此事,否则他又会心怀妒忌,寻事害他。鲁肃诺诺而去。

人世间有一个敌人叫好奇心。很难战胜。特别是对鲁肃来说,他最大的敌人就是它了。

他在周瑜面前多嘴了一番,将诸葛亮的种种预见据实以告。这样说的结果毫无疑问只有一个——让周瑜心如刀绞。

人是要聪明一点的,却不能太聪明,否则那是聪明过头。周瑜觉得,诸葛亮就聪明过头了,不知道低调者生存的道理,有炫技之嫌。

这样的人,可杀!

周瑜杀心再起。鲁肃自然又是苦苦哀求。鲁肃总是这样,惹出祸来之后又想办法弥补,可弥补总是未遂,整天弄得一地鸡毛,自己累,别人看着也累。

周瑜不管那么多。周瑜杀人是不瞻前顾后的,他需要的只是技术手段。不错,现在光明正大杀诸葛亮是会让曹操嘲笑,觉得自己气量太小,可我要是不光明正大呢?我曲径通幽呢?那不同样能达到目的还显得我懂艺术?

杀人的艺术?周瑜眯上眼睛笑了。很自得,别人看不懂的那种自得。

诸葛亮却一直处之泰然。不错,他是对鲁肃再三交代不要对周瑜如是这般说出他的秘密,但却只是一种姿态而已。

他不担心。因为一个人要杀另一个人,起作用的不是他人的影响,而是他自己是否有一颗杀心。

有杀心,就可以杀人;没有杀心,拿刀的手会瑟瑟发抖。诸葛亮以为,周瑜是有杀心的。但诸葛亮同时以为,周瑜是杀不了他的。

因为智商。不错,杀人是高智商的行为。在这个世界上多少人杀人未遂不为别的,只为其智商不够高。诸葛亮相信,他不可能被任何人所杀,因为他的智商足够高,高得让世人高山仰止。包括周瑜。

历史的玄机,一说就破

周瑜开始行动了。他聚众将于帐下,请诸葛亮出来议事。诸葛亮欣然而至。羽扇纶巾,气定神闲,活得很滋润的样子。

周瑜心中一声冷笑,脸上却阳光灿烂地问诸葛亮,咱们即将和曹军交战了,水路交兵,敢问先生当以何兵器为先啊?

诸葛亮:“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周瑜:不错。可现在我军正缺箭用,请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用。这是公事,先生万勿推却啊。

诸葛亮哈哈一笑:好说。不知十万枝箭,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想了一下,装作很为难的样子:你看十日之内,是否能造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