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长安迷雾 第二章结交廷尉监邴吉(第3/4页)

婴齐脑中转过几百个念头,仍是迷惑不解。他迷茫着盯着徐翁。

徐翁低声道,这个孩子就是前卫太子之孙,当今皇帝的曾孙。你说重要不重要?不过这种事千万别跟别人去说,说不准触犯了什么忌讳,我们颈上这颗脑袋就保不住了。

婴齐心中大惊,原来卫太子全家没有都死——那为什么会系押在郡邸狱呢?

徐翁道,虽然皇帝赦免了卫太子,也诛灭了江充、苏文等奸人的宗族,但皇帝仍然相信有人在诅咒他,一直没有放松追查。邴君既然官为廷尉监,也被派遣到郡邸去治理巫蛊。唉,这几年捕人捕得太多,长安中都官的监狱都装满了,只好往各郡邸狱塞,皇曾孙正巧就关押在我们豫章郡邸狱。

婴齐哦了一声,原来如此。我有点不解,既然皇上赦免了前太子,并在湖县筑思子之宫,天下士大夫百姓无不知道前太子是冤枉的,为什么还将皇曾孙关在监狱呢?

徐翁摇头道,婴君久任狱职,如果连君也想不明白这件事,老翁我怎么又可能知道呢?总之此事不宜深谈,免召灭族之祸。

婴齐默然。

这时听得外面有人叫道,徐翁在哪里,廷尉监邴君有事相告。

徐翁吃了一惊,赶忙应道,老翁在这里,请邴君稍待。他站起身来,匆匆走下床榻穿鞋袜。还没等他结好鞋带,门已经开了,一个中等身材的汉子走了进来,他大概四十岁左右的年纪,面色浅黄,目光炯炯,颌下有微须,看上去眉目颇为和善。他身后跟着一高一矮两个掾吏。这个中年人婴齐前几年曾见过,知道就是邴吉,赶忙站起肃立。

邴吉看见屋里有两个人,愣了一下,笑道,徐翁有客人么?

有幸。徐翁忙又跪下稽首,说不上是客人。这位先生乃是豫章县上计吏,近期因为公事就住在郡邸。因为难得听见乡音,所以刚才和他在此攀谈,聊解思乡之苦,不图明公突然光临,幸甚幸甚。

邴吉赶忙走前几步,搀起他,道,徐翁不必如此客气,我早说了,不在公廷就不必拘贵贱之礼。他直起腰,看了看婴齐,有点惊疑,道,这位小先生好生面熟,敢问尊姓?

婴齐躬身道,臣豫章小吏婴齐,拜见廷尉监君。

邴吉脸上露出恍然的神色,喜道,失敬失敬。原来就是前京兆尹二百石卒史婴君。他慨然叹了一声,我就知道明珠终不会埋没,君虽遭重大变故,却一下就升到八百石了。

徐翁看了婴齐一眼,眼中露出迷惑。

婴齐淡淡笑道,明公误会了,臣现在是豫章郡百石卒史,因为本郡太守丞身体有恙,这次是临时代替他来上计的。

邴吉点头道,以百石卒史的身份能充当上计吏,在我大汉可不常见,足见贵郡郡守也对君颇为器重。不过以婴君的明习律法,久在下郡,未免可惜了。如果愿意,我可以转请廷尉东郭君,辟除君为廷尉府掾吏,不知婴君意下如何?

婴齐鼻子一酸,险些下泪。想起自己在豫章饱受荼毒,连小小的乡吏阎乐成都可以百般凌辱自己,到了京城,却处处受到恩遇,一时间真是百感交

集。他忍泪强笑道,多谢邴君厚意,只是臣在豫章还有些细事要处理,君的厚意臣只有心领了。

哦,邴吉有点失望道,希望婴君处理完事情后,能给我发封书信,如果有意来京,我就转请廷尉君发征书到贵郡太守府。他的话语颇为诚恳,没有丝毫客套的意思。他本身也是鲁国的狱吏出身,从小明习法令,对婴齐自有惺惺相惜之意。何况他久闻婴齐本性谦和,颇对自己的胃口。

婴齐有点尴尬,不知道该不该将桑弘羊也想辟除自己为掾吏的话说出。如果这个时候说,好像是炫耀自己似的。虽然廷尉在九卿中排行第二,地位很高,但比起三公来毕竟又差一个档次。但现在不说的话,如果将来真的想躲开豫章县的伤心事,来京任职,又不好向邴吉交代。

邴吉似乎看出了他的尴尬,笑道,婴君不必现在就决定,尽有时间可以考虑罢。他转首对徐翁说,皇曾孙在贵郡邸多亏徐翁看护,吉非常感激。他说着又侧转身,拍了拍身边两个掾吏的肩膀,李尊君、朱谁如君,也多亏你们了。

那两个掾吏骨头都酥了,受宠若惊地说,明公如此谦恭下人,臣如何敢当。况且善视犯人,也是臣等的职责。

邴吉点点头,又向婴齐笑道,婴君,这件事也没必要瞒你。前太子死难,君可是最后跟随的人之一啊。

徐翁惊讶地看着婴齐,没想到这看上去荣辱不惊的少年竟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怪不得这些天攀谈,他对自己津津乐道的很多长安王侯将相的逸事没有丝毫兴趣,只是今天提到皇曾孙时,忽然有点沉不住气,多问了几句,原来竟有这种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