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萦 二一(第2/2页)

亭长受宠若惊,说话都颤抖了:“既然,既然明侯和明府都,都命令下吏侍食,下吏,下吏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阿舅捻捻他的胡须,面带微笑,很为自己的施惠感到快乐。但他看了侧眼看了张侯一眼,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马上又把手放下了。

我差点笑出声来,也偷偷看了一眼张侯,阿舅大概是意识到张侯没有胡须可捻,自己在他面前捻须有点骄傲罢。

不过阿舅好像要掩饰这个尴尬,没话找话,问亭长道:“亭长君是哪里人,敢问姓名。”他的语气仍然保持着平静,不愧是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手。

亭长伏地施礼道:“岂敢,下吏贱姓王,名利汉,府君就叫我利汉好了。”

阿舅大为喜悦:“你也姓王,看来五百年前还是同宗了。利汉也是个好名字,大有利我汉朝。”他又侧头看了一眼张侯,继续道:“夫忠心利国者,必反利其身,精诚之至也。《诗》不云乎:无言不雠,无德不报。你好好谨勉做事,将来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我有点烦阿舅了,他听说长安的公卿都以儒术起家,也东施效颦,天天嘴巴里引经据典,以为这样就能位至公卿,但我看子公的经术比他强很多,又有什么用,弄得差点连自己的脑袋也没保住。当官是要命好的,也许他命还不错,现在都升到左冯翊了,将来位至九卿的可能性也的确不是没有。但是,你对一个小小的亭长也文绉绉的之乎者也,未免有点小题大做。

王利汉倒喜笑颜开:“多谢府君夸奖,下吏也希望有一天能够有报国的机会啊!”

张侯也笑道:“王府君说得对,只要勤勉做事,一心想着为利国家,国家也不会亏待你的。”

他的话音刚落,我耳畔只听得“嗡”的一声响,王利汉的身体突然剧烈地颤动了一下,刚才还笑逐颜开的脸庞突然凝固了,似乎戴了一个说唱俑的面具。他的两眼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极力回忆一件什么事情,带着笑容的回忆,接着他长吐了一口气,喷出一口血沫,望前一扑,栽倒在地上。背上一枝羽箭的箭竿低徊颤抖,发出米粒般细碎的声音,又宛如一只蜜蜂在急剧振翅。

与此同时,从堂外传来一声大笑:“的确,国家是不会亏待他的,他如愿报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