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亭舍风物丽 绝壁强镝惊(第4/11页)



公孙勇脸色并没有稍霁,哼,任你这小吏巧舌如簧,能说得许多人相信。无奈本府见多识广,怎么能被你蒙蔽?你明天一早就赶回新淦县,让你的副使去丹阳采购铜石。告诉陈不害我在这里等他,叫他亲自来向本府解释。

此话一出,旁边的王长卿一伙都有点傻眼,绣衣使者的架子果然好大。小武心里也很骇然,让太守到这么一个小亭舍来拜见他,简直是匪夷所思,也许这就是绣衣使者的威风所在罢。好在明天早上的事,慢慢再想办法,现在答应他也无所谓。于是答道,谨遵使君命令,明早我就驰回新淦。不过,我等下吏既然受太守派遣,擅离职守可是有干律令的。如果有使君的节信,那下吏就算刀山火海也是万死不辞的。

哼,公孙勇更加不悦,他从怀中摸出一枚两寸见方的银印,印纽是个乌龟,腹下空隙处系着青色的绶带,看本府的银印,你就知道本府不是跟你开玩笑了。难道本府会骗你不成?

小武叩头道,下吏一向依照律令行事,如果没有节信,下吏实在没法向太守交待,那是死也不敢擅离职守的。

公孙勇沉吟了一会,小小卒史,胆子倒不小。他收回银印,吩咐道,拿符节来。一个随从捧过一个精致的盒子。公孙勇打开,从里面掏出一枚竹符,也罢,就把副节信给你看看。他身边另一个随从接过符节,递给小武,小武双手接过,只见上面写着:

制诏御史:遣使者公孙勇、胡倩巡行豫章、丹阳、会稽、九江、庐陵五郡,查吏民得失,得以节信征召二千石以上,二千石以上毋敢不从。丞相少史仁,御史少史充。

差不多就是刚才在房间里听到公孙勇念的几行字,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太始四年七月丁巳朔壬申,封以天子信玺。

小武心里突然一动,奇怪地抬起头来,看着公孙勇。

公孙勇不悦地说,你看着我干什么?难道还有什么条件要提不成?

小武沉吟道,没有,下吏一定遵照使君的吩咐去办。

这时王长卿趋过来,低声下气地说,请使君稍移玉趾,饭菜臣等已经办好了。他遣词竟然还有点文绉绉的。

公孙勇慢条斯理地说,好吧,我们也的确太饿了,走了一天呢。早上从鄡阳县过来。那个县邑也实在危险,地势那么低,几乎三面都被鄱阳湖包围,惟一靠陆地的一面还有个不小的湖泊,到了长安我要请求皇上,将县邑移驻一个地方,否则总有一天会被湖水吞灭——不过,风景的确不错。

王长卿谦恭地说,使君说的是,这都是去年余汗水和龙窟水改道的缘故,湖水没有任何缓冲就直接注入鄱阳湖。另外一边的湖叫大王潭,面积倒不算大,就是不知道有多深,潭水碧绿,深不见底。大王潭的另一侧是白芒洲,洲上自古就生着无数郁金香草,所以乡人也叫它薌泽洲,风景的确很好,碰上好日子,整个洲香气缭绕,难怪让使君感叹了。他这番话流利熟练,看来的确精于吏职,勇于上进。

哦,公孙勇道,豫章郡也有郁金香,莫不是从桂林郡引种来的。桂林郡在亡秦的时候叫郁林郡,乡下人郁金和郁林分不清的。今天又叫桂林,那是又变音了。

王长卿谄媚道,使君当真博学,小臣崇拜得五体投地。

公孙勇骄傲地嗯了一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也是从老戍卒处听来的——他顿了顿,颔首笑道,很好,你这亭长非常能干,好好干罢,积劳升迁,很快就可以当上县令。胡倩,我们先去用餐吧。他招呼身边一个穿着也比较华丽的随从。一行人向厨房走去。

王长卿满脸喜悦,显得很激动,他涨红了脸,躬身谄笑道,多谢使君夸奖,小臣一定勤勉职事,不辜负使君期望。小臣这就去给你安排床榻。

小武和刘丽都等人已经收拾好了自己的卧具,按照王长卿的安排,换了另外两间房间。这两间房看上去也还干净。他们铺好床褥。王长卿陪笑道,实在过意不去,碰上这么巧的事。希望下吏以后能有机会赔罪。小武也客气了两句,表示毫不介意,王长卿才放心地离开了。

他们关上门。刘丽都道,这绣衣使者也太猖狂了点罢?看他那幅嘴脸,实在令人不快。小武若有所失地说,管他,我们先睡觉罢。明天一早要赶路呢?刘丽都道,难道你真听这狗贼的话,明天去什么新淦?

小武叹口气,又哼了一声,去新淦?可笑。若是往日,我早一刀将他的鸟头斩下了。

刘丽都惊讶道,斩杀使者?你别开玩笑了。

小武嘘了一声,轻声道,小声点。他搂住刘丽都的身子,把嘴凑到她耳边,一字一顿地说,你别惊慌,这绣衣使者是假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