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广陵柳如线 使君剑如冰(第6/9页)



令狐横伏在地上,缄默不言。这时听得一个年轻的声音道,使君大人奉皇上制诏,虽然是巡视,但一半也是为了喜事。臣以为还是先将他解去印绶下狱,暂缓判决罢。

小武一看,原来是王太子刘霸,心里马上软了,好吧,先将他下狱,待本府鞠得其实,再做判决。

然后小武注目来士梁,缓缓地说,本府欲借国相大人的印绶一用,不知国相大人意下如何?

来士梁惶恐道,使君大人奉天子制诏,臣敢不从命。当即解下印绶,双手递给给小武。小武将印绶结在腰间,大声道,本府奉天子命,借用广陵王国相印绶,得征调广陵国一切甲士,有不从者,立即以废格诏令罪斩首。来人,将令狐横印绶解去,下司空狱。

见小武结着国相印绶发令,旁边的广陵国甲士再不犹疑,当即上前,欲将令狐横印绶解去,缚送司空狱。一般的士卒,不懂得那么多制度,是只认印信不认人的。印信在谁手里,就听谁的。所以寻常官吏丢失印信,将背负极大的罪名,重则被处死,轻则亦会被免官。有不少列侯仅仅因为丢失印信,就将先人百倍劳苦换来的侯爵丢掉。小武指挥不动这些士卒,但是指挥得动这些官吏,这就像以臂使指的关系。

甲士们刚走到令狐横身边,令狐横突然站起身来,朗声道,且慢!他退后几步,缓缓将印绶解下递出,然后整整衣襟,嚓啦一声抽出身佩长剑,朗声吟道:"身为汉吏,奉职不谨。长鋏出鞘,以刎吾颈。忽忽别矣,一瞑不醒。"吟完,将长剑横于颈中,反手使劲一拉,利刃霎时割破喉管,一道红箭从伤口激射而出。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下,两眼失神,喉管发出空气进出的呼啦呼啦的声音。随即身子一歪,栽倒在地,腿脚象青蛙那样痉挛了几下,死了。

在场诸人见这情景,个个目瞪口呆。小武也沉默了一会,慨叹道,案件还没有经过覆鞫,何苦自弃如此。不过心中也颇为震动,他平生最恨贪官污吏,认为他们给百姓做了极坏的榜样,是大汉风气败坏之源。如果官吏贪污成风,而又别无刚暴的使者将他们诛杀,则百姓皆会对朝廷失望。既然官吏们可以轻易搜刮巨资,公正荡然无存,力耕者也自然会弃田而遁逃山林为盗,因为他们觉得,相比官吏们的不劳而获来说,做强盗并不在道德上更败坏。而朝廷将日渐糜烂,离坠亡也就不远了。他想起在豫章县为小吏时,之所以日日自勉,勤劳职事,就是想有朝一日升为太守,善治一郡,年年考核为天下最,朝廷将会号令天下郡国效仿。由一郡而化天下郡国,正是他的理想。所以刚才听到这县令巧言辩解,十分愤怒。现在见他慨然自杀,又转而心生敬佩。看来这县令性情刚烈,也是个鲠直的汉子。朝廷惯例,只有二千石以上的大吏犯罪,临到使者簿责,才伏剑自杀。这是激励朝廷大吏自惜身份,让他们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不肯自杀,偏要去见廷尉辩解,则会被公卿们不齿。而一般长吏,并不要求他们有自杀的勇气。小武俯身向尸体一揖,令狐君能自持礼节,不腆颜求生,武甚为钦佩。半晌,他抬起头道,将令狐君妥善安葬,立即发吏系捕谢内黄,无使走脱。

主事官吏应道,下吏即刻回县廷发券契文书,逐捕谢内黄。说着,带着几个县吏匆匆去了。刘胥这才开口插话道,使君大人疾恶如仇,一下车连水都没喝一口,即诛杀残贼滑吏,没有丝毫拖延,使百姓归心。皇上如果听到,一定会大悦的。现在请使君大人步玉趾,即刻进城,寡人已在显阳殿设下筵席,为使君大人接风。

小武暗道,今番比起往日,果真不同,连他都对自己这般恭谨了。他看到地上令狐横的尸体,心下又有点恻然,胃口也没有了。不过转念一想,既然身奉此职,许多事情就迫不得已,满肚子的妇人之仁,又能有什么用呢?于是答道,承蒙大王厚爱,敢不从命。

刘胥又笑道,寡人早已得到御史大夫寺传达的文书,皇上亲口将小女丽都许配给大人,寡人甚为荣幸,寡人已吩咐卜史,占问良辰吉日,就等大人安排迎娶了。

提起婚事,小武心头又是一阵鹿撞。他脱口道,丽都在哪里?我要见她。

来士梁、向夷吾等人心里一阵好笑,这个少年大吏虽然吏事明敏,刚健敢断,但毕竟是少年儿郎,一听见娶妻,立刻就如此忘形。在朝廷奉职,哪能这样性情的?他们看着小武急切地伸长脖子向后望,嘴角都油然露出一丝哂笑。

刘丽都在幄帐后面,心里正老大的不高兴,这个小武也太过分了,一点也不挂念我,刚下车就这样大行杀伐,也不怕影响了喜庆气氛。正是胡思乱想的埋怨中,一个阴影挡住了她的阳光,她抬起头,看见自己日思夜想的情郎正站在面前,似笑非笑。见刘丽都仰起头,他拱手施礼道,臣武参见翁主,翁主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