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有诏公卿议 中廷折众蝇(第6/11页)



刘丽都呆立着,只是默然不语。王信拱手道,翁主,依下吏所见,三天之后将有使者从云阳甘泉宫来,到时翁主可以自己去找使者辨冤。何苦守在若卢狱前,为人指摘呢?若卢狱不过是个监狱,只管接受命令,收受囚犯,不是管理判决的啊。

刘丽都又拭了拭眼泪,道,好,我们走。

他们回到府中,招集家臣商议了半天,都一筹莫展。如候、管材智等人心里自然也很忧急,可是现在以他们的身份是万万不敢出来的。他们至今还属于前丞相府的有罪逃亡官吏。小武安排他们躲在府里,只盼着皇帝再次大赦天下,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来。那样,即使江充等人发觉他们的身份,也只有空自愤怒。追究吏民赦前所犯的罪是不行的,那是有意跟诏书作对,按律令来讲,就是"亏损圣恩",一定会下狱,借江充等人一千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他们惶惶不安地在府中议论了三四天,一个办法也没想出来。刘丽都很绝望,这几天她粒米未进,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快就落到如此下场。如果就一直在豫章郡做一个安稳的太守,以丈夫的才干,即便无大功劳,也不会有大过错,每年的考绩一定会在天下郡国的前列,胜似在这里做看似风光的京兆尹。她想起小武那时跟她说的,如果一直做那豫章太守,每年行县,都能携她在鄡阳住几个月,每日听瀑读书,相亲相爱。所有的政事都交给得力的功曹和卒史、书佐去办,那该是何等的快乐!现在一切如同梦幻泡影了。她真的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做,找不到任何人可以帮自己。自己的父亲广陵王一向势利,天性凉薄。现在小武得罪,他肯定只求别牵连到自己,哪里还敢出头,至于刘宝等人肯定是哈哈大笑的了。幸福的日子这么容易就走到了尽头,思之让人长号不自禁?

婴齐君,你和府君一样精通律令,一定能想到办法。刘丽都还是不死心。她也只有婴齐可以商量了。郭破胡是个武吏,不通文法。檀充国乃一管家,家事熟滥,官事却一知半解。如候出身校尉,精通的是挽弓射箭,舞文弄墨也不擅长。管材智曾为丞相长史,文法精熟,可是自己不大信任,毕竟当日在豫章县曾和他有过节。只有婴齐是最适合的帮手了。

婴齐扼腕叹道,臣这几日也是辗转不寐,恨不能身代府君。但是翁主你要知道,这事不完全是律令上的问题,府君去丞相府对簿之前,就和我彻夜商量过。如果天子当廷招集公卿杂议,听了府君的辩驳,一定会觉得府君有理,赦免府君。可现在是刘屈氂和江充舞文弄法,甚至不给府君提供刀笔上书皇上。皇上不见府君的辩解,以为府君甘心伏罪,自然就被他们蒙蔽了。说实话,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率人篡取诏狱,如果能成功,府君可以暂且逃亡,等待大赦。

啊,刘丽都的眼光暗淡,真的只有篡取这一个办法了吗?

对,婴齐道,当年大将军卫青贫贱时,被人诬陷逮入诏狱,也是被他的朋友公孙敖和张次公等人篡取出来的。后来皇上得知卫青的冤枉,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对他们封官加赏。当然这次和他们的情况有所不同。

自然是完全不同的,刘丽都眼神发散,喃喃地说,当年公孙敖、张次公都是期门卫卒的千人官,可以率领属下骑卒篡取。我们府君已在系,不可能征发郡兵,就凭这区区几个家卒,哪里进得了若卢诏狱。

婴齐道,唉,就是如此,翁主且放宽心,稍进饮食。据下吏推测皇上的一惯行事,未必会制可刘屈氂的劾奏。说不定使者一到,就宣布赦令呢!皇上一向英明果断,江充他们哪里便这么容易称心如意?翁主还是保重玉体,善自珍爱要紧。倘若翁主一意不进食,亏损玉颜,府君回来见到,岂不怜惜?

刘丽都脸上一红,这个小吏,说得什么话。我亏损容貌,岂是你应该管的。心里颇有些不悦,但瞥了一眼婴齐,看他脸上诚恳,并无亵辱之色,也就释然了。她深知自己容貌美艳,寻常男子见了经常会大失体统,说出些莫名其妙的话来。婴齐既是个男子,自然也不会例外。

不过婴齐的最后一个推测到底宽了自己的心,小武常称婴齐律令精熟,比起自己已经不遑多让了。他的推测应该不是妄言的罢。她心里一宽,陡然觉得饥肠辘辘。正在这时,檀充国匆匆进来,神色张皇地说,甘泉天子使者到了长安,现正在未央宫北街丞相府,招集三公九卿、中二千石,宣读制诏。

刘丽都又惊又喜,心里砰砰直跳,道,充国君,可曾知道制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