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统之路 第二章 安蒙军北上(第2/4页)

杨士琦本来一直没有说话,听到段祺瑞说得激昂,冷笑道:“要是外蒙的事情这么好办,大总统早就派兵过去啦,还等到这个时候?现在北方的局面你又不是不知道,南边儿山头林立,中央还有民党的议员捣乱。只有先把国内的这些势力收拾了。真正把全国的局面掌握在手上,才谈得上出兵外蒙……不然你调一个混成旅北上了,打赢还好说。打不赢,再调兵过去。放几万人在那里打仗,一年要花多少钱?要用多少军火?咱们还对付南方不对付了?攘外必先安内!”

杨度在旁边只是摇头:“所以我还是觉得干脆就让雨辰的兵北上吧,只要他能答应咱们的条件,安蒙军归陆军部直接指挥!他的后勤补给运到北京,咱们给他转运!只要这两点卡住他了,就算他得个好名声又怎么样?实惠可是咱们落下来了。现在这个局面,对外蒙不打那是真的不成了,不然对大总统的名声是当真有损。”

他看了一眼段祺瑞,苦笑道:“现在临时参议院不是已经打算弹劾芝泉兄了么?说他掌握陆军部务,在外蒙军事上却无一建白,只放一个团在那么广大的地方。也不知道做的什么事情。这个陆军部长不如换人……等到参议院提出正式的动议了。到时候政府该怎么办?”

段祺瑞本来坐着,听到杨度这个话,鼻子更歪了。一下站了起来:“不当这个陆军部长更好,我带曹仲三的第三师打库伦去!”

曹锟却摇头长叹:“芝泉,现在第三师不比往日啦。部队分散在北京、保定、济南几个地方。集中起来就要花时间,咱们第三师上个月只领了七成饷,什么时候出现过这种情况?这次本来是来向大总统请饷的。第三师是总统的命根子啊。没有补充整顿,第三师现在是很难使用得上的。”

听到底下人吵成一团,每人的意见都不同。袁世凯心里更加的烦闷,他大声道:“好了好了!你们都下去,写个条陈给我,这么乱纷纷的能议出什么东西来?打还是不打总要有个准定的主意!外蒙古也不是马上就要丢了,咱们还有点时间再看看!”

几个人都没什么说的,看袁世凯情绪不好,都纷纷的告辞出去,杨士琦出门的时候,也是欲言又止的样子,最后终于叹口气,摇头走了。

袁世凯站起来,在室内走来走去,一眼又看到桌上的那堆公文和电报,突然觉得厌恶已极,狠狠的就把它们都扫下了桌子:“雨辰,哼,雨辰。总有一日会有你的好看!”

接下来的日子里,南北双方的电报往来个不停。中央先是肯定雨辰等南方各督的爱国热情。但是此事中央一直在努力筹办交涉,自然会有统筹安排。南方兵力调用与否,需要再等明文。要南方各督相信中央绝不会放弃外蒙。

而雨辰的调子一次比一次高,天天都有催促陆军部发兵的电报。各地的民族情绪都被雨辰的电报煽惑起来,每天都责问为什么中央还不做出决断。就算不用雨辰的兵,中央在北方那么多部队,就不能调出一师到外蒙平乱?

参议院也连连发出质询,要段祺瑞到参议院解释。段祺瑞后来跑得也怕了,干脆都让次长去应付。

就连在北京的公使团也极大的关注这个事情。俄国公使自然是叫嚣着不支持袁世凯派兵去外蒙。不然就要在大借款上杯葛,而且隐隐还有武力威胁的意思。而英国因为有个西藏问题在那里,也希望外蒙的事情能够和平解决。潜意思就是不要动兵,该满足俄国人的胃口就满足一些。日本倒是几次密会袁世凯,表示支持他在蒙古用兵,也不过是不愿俄国的势力深入蒙疆,威胁他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

内外的局势牵扯得如此之乱,而民间征蒙的呼声又如此之高。让袁世凯一时实在是下不了决心。而他在这件事情上迟迟不能决断,也损害了他本来很高的名望。这些日子来,袁世凯颇有些茶饭不思的感觉,本来就是岁数已经不小的老人了。眼看着就有些委顿下来。

而雨辰在南方,这些日子倒是精神抖擞,除了每天的电报往还,就是整顿配备他那支安蒙军。

何燧陪着雨辰在安蒙军在徐州的营地检阅,他现在把安徽那边的职务暂时交卸给了雨辰身边调出去的张志鹤。那可是雨辰最亲信的军官之一。自己全部心思都扑在了安蒙军上面。安蒙军全军由三个团组成,从安徽陆军第一师抽调的第二团,从江苏陆军第二师抽调的第八团,还有教导旅骑兵团。加上配属的一个七五施奈德山炮营,一个八十毫米的迫击炮营。加上辎重营、特务连、野战医院等等。全部兵力达到了九千人。武器都是拣最好的换装,军官也是挑得力的配备。步兵们都装备了才购入的毛瑟1898式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