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统之路 第二十八章 挺进河南(第3/4页)

本来湖北的战事渐渐趋于平稳,大家都以为南北两军将维持这个局面。并很快将开以谈判了。现在唯一认为值得关注的就是安蒙军的命运如何。认为这将是南北和战的关键。既然双方都无力继续推进,就要找个都下得台得途径了。这件事情因安蒙军始,也最好因安蒙军而终。

但是没想到在湖北前线平静了一些日子,双方就是偶尔炮战一下。雨辰部队又以相当多得部队挺进河南!开辟了新的战场!对兵学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他们将通过豫南,抄击湖北北军的侧翼。但是这个迂回到底多深,还一时看不出来。唯一能明白的就是湖北北军将会非常难受。

民国初年各省这几场局部性的内战,虽然都是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真打起来,倒也颇为克制。双方展开队伍列出战线,你来我往的对打一气。多半就打成僵持。再谈判一下,大家又同在五色旗下了。从来没有把仗打得无法限制。大家还都以为雨辰作为地方势力对抗中央,也打着拖的念头,拖到中央无力坚持下去了,自然双方想办法下台。

却没想到这个崛起如彗星一般迅速的青年将军,心气却这么宏大。一下子拿出了八个多团的兵力,做深远范围的迂回包抄。想的就是全部或者大部把湖北境内的北军主力打掉。北军在湖北二十七个团,整个北军一共才多少个团?这次看来,已经变成了争夺天下之战的序幕了。未来民国的走向,更加的混沌不清。

这个时候在北京的北洋公所设立的大本营里面,也成了整个京城最繁忙的地方。本来现在也未对外开战。设立这个大本营也是与法不合的事情。临时参议院几次质询,大本营幕僚长,也是陆军部长段祺瑞理都懒得理。他向来是坚定的武力统一派,对这个大本营的工作真是投入了全部的心力。

本来北军沿着两条铁路线层层配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总统一次拿出来的战费不多。北军向来是有多少开拔费才能开拔多少部队。虽然承诺了陆续有款子供应。但是一开始也只能保证重点部队摆在前面,或者是本来就临近前线的部队就近使用。到最后就是这么一个排兵布阵的结果。心想慢慢的把部队增援上去,也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没想到江北军的攻击精神却这么旺盛。前线几个调动,就把湖北河南的阵势扯了开去。然后又集中了一支主力进行迂回包抄。他们北军后续的部队还没调上去呢!

现在大本营里,挤着本部的参谋还有驻京部队的师旅长,都在高声的议论纷纷。湖北战事僵持,他们也乐得在后方安逸。现在雨辰迂回河南,打在北军腰上面了,这点同气连枝袍泽之谊他们还是有的。也顾不得谈什么开发费特别费的条件了,乱纷纷的议论这仗该怎么打。段祺瑞召集他们过来本来是想听听意见,大家集思广益一下。却没想到现在自己被吵得头疼。

“他妈的,陈二庵怎么经营湖北局势的?现在二十七个团打人家十七个团。还招架不住。这个迂回部队,从第二军抽调部队回去抵挡啊!只要能招架住几天。齐燮元齐大头不就过去了么?”

“南军就是冲着第2军来的!想前后夹击把第2军打垮。你再掉头自己送上门去啊!当时我就建议第2军不要加入湖北战线,早点把1师增援上去也就完了。现在可好,家都看不住了!唯今之计,只有让第2军脱离战场。向江右军靠拢,拼着损失一点也不能让人家包了饺子!”

“我就不明白了,二十七个团怎么就打不过十七个团呢?还有大本营也是。湖北也没有一个人统一指挥,闹得现在各自为战,有笑话了吧。不管是陈二庵还是曹仲三,总要有个人抓总啊!”

“江北军都是大团,少的也有快二千人。第9师系统,每个团二千七百多人!咱们团基本都是纯步兵,缺额又多。别看二十七对十七,论起人数来。还当真差不多。”

“现在扯这些做什么?要紧的是赶紧抓部队上前线。把河南这个口子挡住!在我看来,要不咱们以守为攻,干脆从津浦路直捣他的根本徐州,来个围魏救赵?”

“什么他娘的围魏救赵,没别的办法,沿着京汉线赶紧增兵!北京周围还有几个师,都拿上去。咱们就和他们硬碰硬的干吧!我就不信,真的能败给那个小子?我们带兵打仗的时候,他还在吃奶呢!”

听着手下人在那里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靠谱的。没人能对局势有个整然的看法。北洋军已经养成了习惯,行伍中提拔部队长,参谋职务既没有当队职的机会,也没有什么过大的权力。在战局的全盘掌握上,并没有一个能干的参谋机构来抓总。不像江北军,雨辰一直非常重视参谋部的建设。作为参谋军官,在江北军有着相当大的权力。这次战事当中,就表现出江北军虽然训练不如北洋军,但是在战局把握上表现良好,调度自如。北军却是有些运转不灵,表现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