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新世界 第三十六章 和战(第3/4页)

攻击青岛要塞的时间一下就从雨辰限定的七天变成了四天半!情势发展成这样。对军队只能提出这样的要求。所有军官都默不作声,凛然听令。蔡锷冷冷的道:“各级军官都下到一线,我的总部特务营也调上前线。现在我军面临两方面压力,只有破釜沉舟!伤亡再重大也在所不计!另外去电虎穴作战室。希望尽快抽调预备兵力上来增援。补充武器弹药。情势发展如何,需要虎穴随时对我预备军进行通报指导。就是这样,大家各自行动去吧!”

而这时在日本各个主要港口,还有三宅坂的陆军总参谋部,也是一片醉狂的气氛。国内总算抛开了大正以来帝国的收缩退让的战略。重新站在了局势的最前面!帝国争霸的号角,再一次的吹响了!港口的码头工人,在所谓“必死的决心”的号召下,分三班二十四小时的向停泊在港口的船只装运着物资弹药,有的码头工人班次到了也不休息,还在疯狂的干活,甚至有累死人的情况发生。火车一列列的从各处向港口开来。士兵们一群群的涌下车。这些矮小结实的军人把各个港口塞得满满的。集结的时间如此的仓促。不少部队出营的时候都没有领到弹药,一下火车就看见那里摆开了一长排的桌子。后勤军官们直接在火车站为每个步兵补给步枪子弹。海军第二舰队在加藤定吉中将的指挥下已经先期出海。第一南遣支队已经封锁住了胶州湾。帝国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用武力争夺青岛。在山东狠狠的打击一下支那军队的主力,为帝国以后全面称霸中国打下坚实的举出!

在三宅坂的陆军总参谋部里面,也是一片疯狂的气氛。参谋军官们一个个的都打报告申请调入中国派遣军内。这些部队原来都是平时编制,战时进行大量的加强之后。需要大量的军官进行补充。一张张最新的态势图不断的制定出来,一份份的情报都向制定计划的参谋军官们汇总。敌人态势的变化,敌人的实力的侦察,自己部队的集中,列车的编组,武器弹药的调拨。都要求在七十二小时内完全完成。部队要上船出发!这些军官们忙得实在疲倦了,就大口的喝着滩酒提神。最后再红着眼睛埋头在工作当中。现在这个出兵决定,是明治时期的元老,军队的高层,在经过了和那些大正政治家的艰苦斗争所换来的宝贝啊!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个机会从指缝当中溜走!三个野战师团,七个野战重炮、炮兵联队。已经是大正时期最大规模的出兵了!任何支那军队,只有在这种军威之下粉碎!

他们的作战计划,第一要点还是直接在崂山湾进行登陆。海军压制德国的海岸炮台,陆军直上。因为这样的作为毕竟理直气壮一些。他们是对德国宣战的么!只要陆军掌握了桥头堡,就可以掩护后续部队源源而上。只要和德国人交火了,并且在青岛已经有帝国军人在战斗。那么在龙口即墨一带进行侧翼登陆,形成包围面前支那军的态势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最终目标就是重创面前的敌军,控制整个胶济线。然后视情况的发展再决定下一步的动作。当东北和山东对直隶形成包围的态势之后。还怕华北不在日本的掌中么?东北到时孤悬在外,最后进行吞并,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帝国的国运,就在此一举了!

同时在日本的其他层面,相当数量的外交官,政治家或者在中国有着广泛关系的人物,都在这个时候开始活动了起来。拉拢新政权下的失意者。会见那些下台军阀和过气政客。一方面获取情报,一方面利用他们来破坏对手政权内部的稳定。日本对于这样的手段,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次大正时代的天佑,不管是高叫着裁军的日本政治家,还是一直就野心勃勃的军人。都发现了这是他们国家想继续发展的最好机会,而先决条件就是把正在统一并且在向前发展的中国狠狠打击一下。利用中国的资源和市场作为日本腾飞的基石。在甲午的时候,他们来过一次。而现在,这些饿狼们,又齐心合力的再次出动了。

“日本对德国宣战,显然就是要出兵山东。他们现在国内动员得热火朝天的。请问政府在决定出兵青岛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这个情况?如果在山东两军发生了冲突,政府将如何应对?战斗还是退让?”

“军队有没有和日军全面开战的准备?为了这次青岛作战。前后进口武器弹药,扩大马鞍山厂生产规模,部队调动前后列支的特别费已经达到了四千一百万元!也就是说在八月份,全年的军费预算就快给花光了!再和日军发生冲突的话。先不说胜负如何,财政就支撑不起!”

“政府决定对德军开战本来就是极其孟浪的举动!这种列强之间的战争,我们只要严守中立也就好了。现在惹出事情出来了吧!国家建立之前和建立之后。几乎没有一个月不在用兵。这算不算得上穷兵黩武?咱们还是个弱国!政府这个时候应该马上停止对青岛的战事。将部队撤回来,让日本和德国打去。我们只要划定交战区域,在区域外防止日军越界就可以了。青岛租借给德国还是租借给日本不都是一样的嘛!反正现在咱们也没能力收回来!打青岛两三天,听前线的消息说,伤亡倒是一大堆!要是日本有其他野心的话。咱们可以联合英美制约他们嘛!咱们现在在国际上又不是没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