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新世界 第一百一四章 西园寺(第2/4页)

雨辰沉默的点点头,举步向外走去:“走,去见客人去……这水,咱们彻底把它搅浑了再说。”他的嘴角流露出一点浅浅的笑意,似乎对自己马上要进行的工作感到很有意思似的。惠英慈和赖文臻看着他的背影,什么话也没说就赶紧跟了出去。就听见雨辰在前面隐约说了一句:“他们来得也不算太慢啊……总算是等到啦……”

三个人没有带任何的从人,沿着总统府的回廊一直向会客室走去。门口到处都有警备森严的卫兵,所有来访或者等待接见的客人一概挡架。看这些高大卫兵的严肃神态,就知道雨辰今天要见的客人非常不同凡响。三人几个盘旋就来到了会客室的门口,在门口警戒的卫兵恭谨的将门打开,一走进去就看见可以坐几十个客人的会客室里面,就空荡荡的只坐了三个人。其中一个人就是雨辰的秘书长陈卓,另外一个是个个子矮小的中年人。看他那僵硬的翻领,还有小胡子就知道是个日本人。气度看起来相当的高贵。另外一个却是一个肤光胜雪的女孩子,个子修长苗条,穿着一身合体的女式猎装。一看面貌轮廓就是亚洲人和白人的混血。一双明媚的大眼睛隐隐发蓝,顾盼当中天真无邪却又偏偏风情万千。

看见雨辰马靴响亮的大步走进来,三个人都赶紧站了起来,那个中年人一个四十五度的鞠躬表示礼貌。那个女孩子偏偏却在非常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闻名的年轻将军。陈群也赶紧行礼,朝雨辰笑道:“总统,我为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日本元老西园寺公望公爵的华胄,也是元老先生的秘书,西园寺平山先生。这位小姐是他的女儿,西园寺明子小姐……两位,这就是我们国家元首,雨辰总统。”

雨辰微笑着伸出手去,和西园寺平山握手,表示得相当得热情。和西园寺明子握手的时候他稍稍迟疑了一下,倒是女孩子大大方方的握住他的手,一双大眼睛只是在他的脸上不住的打量。看得雨辰都觉得有点尴尬。最后终于笑道:“两位来得不容易,请坐!我实在是忙得很,但是听人也传达了两位……特别是平山先生的来意,愿意和先生谈谈。有什么事情,大家不妨摊开来说说。我是有着相当的诚意的。”

这位西园寺平山子爵,正是日本元老西园寺公望的大儿子,一直在为他充当着秘书。娶了一个美国的太太,也曾担任过外交界的职务。现在正准备进入帝国议会。也是元老着力培养的自己的接班人。和另外一位日本青年俊杰近卫公爵并称为将来日本政坛的希望之星。随着大隈内阁的倒台,西园寺所代表的日本自由派政治家的影响力,在日本保守势力复辟的潮流下受到重重的打击。特别是西园寺公望本人,更是受到了山县有朋和桂太郎两人的刻意限制,让他远离政治。但是元老本人可是一点都没有放弃自己暗地里面的活动。在他看来,日本必须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更多的融入白人主导的世界体系当中。才是日本真正走向强盛的必经道路。但是军部强大的势力,还有山县——桂这个稳固的统治体制,让他也是有心无力。不过随着山县的病倒,眼看去日无多。而朝鲜事件的爆发,还是采取调和态度的桂太郎遭到了军部极端势力的空前反对。让这位元老大人看到了重新挽回局势的机会。在他看来,日本绝对不能走上军部统治的道路,那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他顿时就开始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利用他们这些华族对日本皇室的影响力直接对天皇他们做工作,争取自己能够取代桂太郎组阁,一方面也希望通过秘密接触,由他来达成和雨辰之间的和解工作。他相信雨辰只要了解了日本现在有军部上台的可能,而这些军人们上台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大陆挑起对华的战争的话。是会非常愿意和他们这些日本的温和势力打交道的,并且做出超过桂太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让步,哪怕秘密签署一些两国之间的条约也是可以考虑的。

只要他上台后,能以朝鲜事件的解决平息国内一触即发的躁动局势。就可以慢慢的化解现在军部独揽大权的局势。让日本赢得发展的时间。所以他就派出了他自己的儿子,以到美国看在那里读书的女儿为名义,先到了美国。然后派心腹在天津接触到了在那里坐镇的蒋百里——雨辰最心腹的人之一。传到了他希望会谈的愿望,在得到雨辰的首肯之后,西园寺平山才作为西园寺公望的全权代表,带着他的女儿从美国直接来到南京。和雨辰展开会谈。中间兜了好大一个圈子,现在总算是和雨辰见到了。

几个人坐在那里,雨辰只是微笑着不说话,一副很沉得住气的样子。西园寺平山一时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半晌才道:“总统先生,鄙人这次的来意,相信您已经非常了解。现在中日之间的紧张局面,虽然表面上只是朝鲜边境的一处小小问题。但是相信您也非常了解。这不过是给两国之间本来已经堆得高高得干柴洒上了火苗!对两国之间的局势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很可能就会引发战争!而家父的意见,中日两国本来就应该携手发展,共存共荣,建立属于亚洲人的亚洲。家父从来对中国的发展变革报以极大的善意和热情,对于贵国现在蒸蒸日上的势头寄予非常良好的祝愿……但是一场战争就可以把这种变革完全的打断!日本军方的势力,一直将贵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人。他们现在积蓄的战争能力也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家父希望能和总统先生好好的沟通,能够化解这个局势。将两国从战争的边缘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