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新世界 第一百四十一章 考验(第3/4页)

首相怒气后面苍白的威胁,并没有让他的学生动容。在四二四兵变之前,可以说两位一体的师生两人就像斗鸡一样互相对视。室内的空气凝重紧张到了一个极点。真崎甚三郎慢慢的笑了出来,嘴角甚至还有一些嘲讽:“首相阁下,下官自然是坚决服从您的钧命。但是作为一个职业军官,一个对于皇军前途负有责任的军官。下官也必然要提出自己的判断。这些情报对照亚洲大陆现实发生的情况,可信度之高。任何一个有眼睛的人都可以判断出来。这是我们战略情报部门的心血。二十个中国师团集结在北中国,对我们的关东军、中国驻屯军呈半包围的态势。华军的力量已经在向顶点扩充当中。而陆军还在大正初年的几次惨败和混乱当中恢复……但是我们重整军备的速度,因为帝国国力现在的衰蔽而并不如中国军队!在他们参加欧战的大旗之下,人力资源本来就丰富的华军在一年之内,力量必然会达到一个顶点。素质也因为欧战的锻炼得到极大的提高。而那时我们的陆军军事力量对比将真正的处于劣势!到那时,我们不得不面临丢失满蒙,甚至丢失朝鲜的命运!那么我们就要都成为帝国的罪人!我们不能不对这个现实的威胁进行准备。而交涉和协约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军事力量更加可靠!我们陆军必须要有所准备!下官反复恳切呈词,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也是相信首相阁下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中国人已经虎视眈眈的逼了上来,我们必须要马上行动起来。这也是我们在四二四之夜采取断然行动的最根本目的!帝国的国运,就在这段时间当中会发生转折。我们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田中义一颓然的坐回了自己椅子上,按着自己发烫的额头。对啊,这不就是他们发动兵变,最终获得政权的目的所在么?将大陆政策推行到底。那为什么自己还要反对这个学生呢?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他知道日本帝国的力量极限所在。而这个学生不知道。帝国现在早就没有能力独力对付这个正蒸蒸日上的邻居。但是为了帝国的国运,又必须打垮他们不可。国际形式会不断的变幻,自己相信总是可以寻觅到机会,采取一次联合行动。孤立中国,然后在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当中获得整个满蒙。帝国就有了继续发展的基础。而中国也将会元气大伤,衰弱下去。但是真崎和充斥整个陆军的少壮派军官们和自己想法不同的就是,他们必须现在就动手,现在就赌上国运。可悲的是,整个帝国,可以限制他们这种想法的人物和势力,却被自己亲手导演的兵变打垮了。自己必须孤身参加战斗。

中国现在的确是在动员,但是他坚信,中国那个年轻的统治者很明白自己的力量局限所在。没有国际支持。他同样无法进行一场现代化的大规模战役。在英美希望亚洲平静的时候。他不会采取主动的行动对日本东北的势力动手的。这个决断从这位年轻总统以前一贯的行事就可以分析出来。而且自己有着绝对的把握。这些情报,北方的军事集结。都是在压迫自己这边的阵营发生变化,按捺不住主动跳出来动手。而那时的帝国,就真的是千夫所指了。自己不能上他的当!也许加快动员,在关东军和朝鲜军进行一定规模的增兵。在国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后备力量集结,能够安抚住躁动不安的陆军?现在能进行这样的艰难平衡,拉住陆军笼头的人,也就只要他啦。为了这个帝国,他不得不坚持下去。

老人又站了起来,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真崎甚三郎。到了最后,还是少将表示了退让,敬礼离开了首相的办公室。当他走出门口的时候,望着头顶的天空只是喃喃自语:“福州君,我在国内会做我应该做的事情,而最后决定性的推老师一把的事情,还是需要你在外面进行啊!拜托你一定不能失败啊!”

1916年5月初,在日本和中国还在就中日和约补充协定进行谈判的时候。日本政府突然发表声明,谴责中国现在在华北进行的大规模军事集结。并且表示将做出回应。临时向关东和朝鲜增兵两个师团及相关附属部队。在国内也编成了关东预备派遣军,集结四个师团的兵力于九州,同时初步得到整顿的日本海军也编成了中国方面舰队。田中在声明中表示,这纯粹是对中国增兵北中国的一种防御性临时回应。只要中国减少在北中国的军事力量,日本政府同样会采取复员措施。田中还在声明当中呼吁协约国对亚洲的事态进行关注,制止中日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他这一举动部分化解了协约国方面对日本突然增加满蒙军队的疑虑。也开始认真关注以前被忽视的中国在北中国增加军事力量的事情——日本提供的情报和数字的确非常翔实。在另一方面,也安抚了军方躁动到了极点的情绪。似乎向他们释放出了政府会随时进行后继行动的信号。这一手下来,中国方面似乎就陷入了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