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二十四章 转动(第4/4页)

他眉毛一挺:“要不是淮军大队在那里,小日本最近怎么这么老实?要不是北洋水师巡哨黄海渤海,小日本兵船怎么连面都不大敢露了?撤回来,是省了不少心,可是万一朝鲜出乱子,给老佛爷万寿添个没脸,那咱们成什么了?在大清做事的道理,就是要让上边儿开心,少添乱子!”

看杨士骧脸涨得通红,李鸿章也觉着语气重了一点,脸上挤出点笑:“莲房,我知道你记着徐一凡的折辱呢……可是现在是真没法儿动。淮军回来,非得先补饷不可。现在我哪来的钱?一动就不如一静算了……再说了,一旦淮军回来,小日本又不过来,那不是把朝鲜丢给徐一凡了?那还成什么话?就这么定了,淮军不动!”

杨士骧只有点头,他也知道李鸿章说的全是道理,可是总觉着有点七上八下。这些日子考虑,淮军态势的确太不利了。不利到了带兵将帅都嗅出来的程度!一旦有事,淮军毫无疑问将直面日本人,而徐一凡在北,就是进可功,退可守的地位。到时候不仅不能将他怎么样,说不定这小子还会得一个大彩头……想着徐一凡得意的样子,他就添堵!

聂士成的主意,是最好的法子。能让北洋保持主动,又能将徐一凡顶上第一线……可是,日本人真的会来么?要是他们不来,淮军却回来,那可就是大笑话儿!

这段时间,小日本东洋人不要太老实,往日的小小捣乱几乎绝迹。中堂交涉也无往而不利,应该相信中堂的判断……

他不停的在说服自己,可总觉得有层乌云压在心底,呼吸为难。

算了,自己一个才丢脸的人,不要再搅和了……万事,有中堂呢。

李鸿章已经起身,摇摇摆摆的离开签押房,忙了一天,老头子想歇了。出门的时候,他仿佛猜出了杨士骧脑海中在想什么,回头笑道:“有我李鸿章,小日本打不过来!咱们再不济,也比东洋人大那么多……有我呢!”

※※※

日本,吴港。

这个日本军港,今天四下戒备森严,到处都是白绑腿的海兵,扛着村田式步枪拉开了警戒线。据说是亲王陪同西洋贵宾来访,要确保亲王殿下的安全。

军港之内,一艘艘军舰兵船整齐排列。“松岛”“浪速”“吉野”“千代田”“严岛”“桥立”“高千穗”“秋津洲”“比睿”“扶桑”“八重山”“筑紫”“爱宕”“摩耶”“鸟海”“天城”“山鹰”“金刚”“天龙”“大岛”“大和”“磐城”“葛城”……

日本海军二十年训育精华,尽数在此。这些军舰,有的是老式的自造炮舰,有的是购买自英国的新锐快速巡洋舰,有的是在国外技师指导下,搭载着三百二十毫米巨炮,专门针对着北洋定镇两大铁甲舰的秘密武器……

海兵们立于舷侧站坡,军服笔挺,一动不动,只有海兵服的披肩和飘带随风而动。

桥立舰上,一群人集中于舰尾,军乐队在侧,滴滴答答的奏起了军舰进行曲。一面旗帜缓缓升起。

光绪二十年五月,公元一八九四年六月十日,日本海军第一次将西海舰队及常备舰队合并,组成了联合舰队!日本海军,于今日正式进入战时体制!

随之升起的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将旗。联合舰队第一任司令长官伊东亨佑中将肃立在队列当中,行英式军礼。

简短仪式很快进行完毕,伊东中将始终没有笑,只是绷着脸。对别人祝贺鼓舞的话仿佛没听见似的。直到从广岛赶来的伊藤博文走到他面前,他才僵硬的鞠躬回礼。

“中将阁下,大海上的事情,就全部拜托给你了。日出之国未来一百年的国运,就在你的手中。鄙人和整个日本国八千万国民,都站在你的身后。我们已经义无反顾啦。”

伊东亨佑没有回答,只是看了看四下浮动的钢铁甲士,轻轻道:“倾国之赌啊……”

“没有信心么?”伊藤反问的时候嘴角还带着笑意。

伊东亨佑也是微笑:“至少在海上,鄙人有着绝对的信心!战事开启容易,也希望阁下对于如何结束这场战事,已经有了成算!”

伊藤博文哈哈大笑:“我又不是李鸿章!广岛的大本营已经成立,整个大本营,什么事情都是我一言而决,清国虽大,但是又有哪个人才,能挽狂澜于既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