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二十七章 东亚大势(第2/4页)

这个消息将所有人都是一震,谁都知道这次日英通商航海条约是在1858年签订,可想而知,当时是多么不平等的条约。在日本国力蒸蒸日上之后,从1872年就开始了修约谈判,持续长达二十多年之久。为了拉拢英国站在日本船上,到了最后,伊藤博文不顾国内抗议卖国的呼声,悍然做出全面让步,将修约签署!1895年之后,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就要通车,在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卷进来之后,朝鲜就再不是清日两家的事儿了。

在这个时候,只要取得英国支持,俄国就算火中想取栗,也基本是无能为力。

在昨夜,伊藤博文丝毫不关心陆军情报系统进行的公使馆火烧事件的密谋,一直在紧紧的盯着从水电报线传回来的消息。到刚才为止,终于得到了修约签署的消息!

屋子里面沉默少倾,川上操六激动的站了起来:“大日本帝国万岁!天皇陛下万岁!”和他一起的,还有寺内等年轻一些的军官,个个脸色涨得通红的挥舞着拳头,恨不得跳到桌子上面去!

一切障碍都已经扫平,其他的,就等着在战场上面看了!

伊藤博文短暂的激动之后,又迅速恢复了平静,转头看向山县有朋:“野津支队准备完毕没有?”

山县啪的一声起立:“野津中将以广岛师团第九旅团为骨干的支队主力,已经在宇品港待命,一声令下,既可以登船出发!”

伊藤博文满意点头,又交代了几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野津支队必须在三日内登陆釜山完毕……为了保护侨民和公使馆的安全!外交折冲,陆军不用管,只要求你们进军!”

山县点头:“陆军动员令是不是要随之发出?”

伊藤笑着摇头,现在一切局势都在他胸中全盘掌握。这种感觉,就如东亚大地海洋,全在他指掌中一般。

感觉真好。

“……别太快的吓着清国人,就是只先派这六千人的支队足矣。让他们以为,他们那两万多淮军还能保住朝鲜。李鸿章太自信他的交涉能力——东方俾斯麦嘛!让他慢慢去交涉好了,为了加强朝鲜驻军力量,作为交涉谈判的依靠。北洋水师必然大举出动,昼夜不停的往返中韩之间,运输物资军火……海上决胜之后,再麻烦陆军大举出动,一举摧垮李鸿章所有有战斗力的军队,那时候,清国……,不,支那的大门就全部为我们敞开了!”

“关键中的关键,就是未来的海上决胜!”

※※※

“丁军门,中堂急电!”

水师中军总兵刘步蟾急急的敲了敲定远舰提督官舱的房门,一听没有动静,又急切的再敲了两下。

官舱之内,传来了丁汝昌疲倦的声音:“子香,进来吧。”

从昨夜丁汝昌被惊起,到现在为止,一天快过去了,丁汝昌一点都没有消息。

汉城事件,如惊雷击头,打在了北洋文武上下头上。谁都知道这场事变的后果!

陆师诸将不用说,一堆堆的电报发给北洋中枢,请示办法。听说老中堂在睡梦中被惊醒,吓得呆了小半个小时。紧接着就是一堆电报又砸给现在暂时在仁川的北洋水师高层。

要求收集水手军官上船,加煤加水,随时准备生火起锚。丁汝昌也从陆上官衙搬到了镇远号上面。水师的判断一致,如果要准备作战,水师兵船军舰,绝不足用。

将近一年时间耗用下来,军舰状态极差,弹药缺乏,人员不整。如果要进行海上战斗,必须回母港修整补充整理。水师一去,陆师就失去保障,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水陆配合,将主力撤回国内,先固根本!丁汝昌当即和陆师诸镇往来电报商量。除了叶志超和马玉昆卫汝贵不表态,聂士成和左宝贵都赞同他的意见,顿时就发了一个联衔电报过去。要求立即整备主力,回国!在朝鲜这里,既有徐一凡的兵,再留三四千陆师足矣。只要主力能保存,万一打起仗来就有办法!

现在刘步蟾手中拿着的,就是李鸿章的回电。

当刘步蟾走进丁汝昌的官舱,就闻到全是叶子烟的味道。丁汝昌不大抽烟,这一天下来,却不知道抽了多少!就瞧见他眼窝也青了,眉毛都耷拉了下来,坐在那里慢慢的喝着浓茶,还在撑着。

官舱之内,到处都是海图,笔砚墨水,放得到处都是。

刘步蟾皱皱眉头,将电报纸递给了丁汝昌,自己过去打开官舱的舷窗。海风吹进来,让脑子已经成了一锅粥的丁汝昌精神就是一振,忙不迭的打开了电报纸细看。才看了几行,就猛的一拍桌子,笔墨纸砚全部跳了起来,墨水溅得海图上都是。

“中堂老了!难道还嗅不出这里味道?”

“大人,回电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