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三十三章 半壁江山(第3/4页)

“家里三个都摆不平了!现在我哪有这个闲功夫!”徐一凡也不在意张佩纶开的玩笑:“是哪家督抚这么会下注,抢着烧了头道香?”

“湘抚吴大徽!大帅,却没想到是他!两湖的张南皮犹自犹疑,这吴大徽就抢在了前头!终于开张了,吴大徽给大帅来咨,愿意协饷一百五十万两!”

吴大徽这个徐一凡也算是知道,喜欢讲新学,更喜欢武事,没事儿就在督署校场练习洋枪,自称百发百中。甲午战事淮军溃败的时候,他更是上表,要重振湘军,搜检湖南湘军的勋贵子弟以成军,北上要去收复失土,和日本鬼子见个高低。朝廷也准了他的表,新湘军才走到湖北,还没上船,徐一凡就已经将鬼子打垮。这位湘抚很是赞叹了一下徐一凡的武烈,这次朝廷割朝鲜,徐一凡北上保国,估计也很对这位有点血勇的巡抚胃口。既然下了决心,就抢在了头里,一下子报效了一百五十万两!

徐一凡和张佩纶对视一笑,这等事情,有了第一个人开头,后面自然就有人跟进。更别说李鸿章已经在合肥来电表态,愿意在这协饷事情上,出一把子气力!风潮起处,天下纷纷扰攘,大多数人已经看出来气数要变,也的确是在思变。唯一碍在其中的就是二百多年的君臣体制,现在吴大徽这个巡抚打响了头炮,算是扯下了这最后的面子,剩下无非就是随波而动罢了!

张佩纶犹自笑言:“其他督抚虽然还没表态,可是也差不多了。朝廷明发上谕,要调正在乡居的谭复生父亲谭继徇老爷子出山,从湖北巡抚转署闽浙总督。瞧着这个意思,一是真的要大用谭复生了,二则是看能不能在大帅的两江背后安个钉子,结果今儿已经得到消息,闽浙总督许应骥抗表,说战事尚未结束,倭师仍盘踞朝鲜以南,闽浙之地,军务未靖,海防仍然吃重。骤然将此等防务委之生手,恐有不测,请朝廷暂时推迟发表此项任命,军务一旦结束,他许应骥马上就道,进京述职————大帅,现在谁都敢跟朝廷叫板了!我瞧着,许应骥也该马上跟大帅表态,要协饷了,闽浙表了态度,两广自然躲不了。两广、两湖、闽浙、两江……半壁江山,不复朝廷所有!”

“这世上,还是聪明人多啊……”徐一凡只是淡淡的附和了一句。事态发展到如此,早在他料中,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

“大帅,下一步又该当如何?”

“等督抚们选边站完了,请愿意在我这边的,到江宁城——或者随便什么地方,大家会一会,后方稳固了……幼樵,到时候我只怕不得不违背诺言了呢……”

“大帅,什么诺言?”

徐一凡却看着棋盘,淡淡一笑:“……进北京城。也许,到时候不需要违背诺言,这个煌煌大清,就会轰然倒下……我实在看不出,他们还有什么办法,能重振这残山剩水!”

※※※

佛香阁乐寿堂内,慈禧和光绪两人默然对坐,久久不发一语。伺候这娘俩的,也只有李莲英一个,老太监站在不远处,不时擦一下眼睛。

这气氛,已经是凄凉到了极处。可是时势如此,又有什么办法!

徐一凡这一招使出来,颐和园里头,那时节就跟被雷劈了一样。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儿,难得慈禧心情好,新年头一天传了戏班子来热闹一下。光绪自然也伺候着,宗室贵戚,六部九卿能来的都来陪着,当是给皇上,给太后老佛爷贺岁。

戏台上面正是锣鼓喧天热闹的时候儿,消息传来。当下慈禧就几乎跌下了榻!太监们尖着嗓子叫停了锣鼓,戏台上面人人僵住,戏台下面也是人人有如泥雕木塑!

那个时候,只怕每个人心里头都转着一句话:“大清朝,要完!”

看慈禧铁青着脸坐在那里不说话,光绪当即跪在慈禧身边。伺候慈禧的贵女们个个噤若寒蝉,当时慈禧就不顾尊容体面大喊了出来:“都去投了徐一凡吧!签个密约,他能知道。指望依克唐阿,他就马上束手就擒。连身边一个常伺候的格格,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她,她也能去了江宁,这日子,还不如死了干净!你们倒是拿出一个法子来啊?要不然,到了徐一凡进了北京城,大家一个个儿排队上法场!”说罢慈禧当时盛怒而去,李大姑娘还在为慈禧骂秀宁而得意呢,要凑上来献殷勤,搀扶慈禧离开,却被气头上的慈禧狠狠摔了一巴掌!

慈禧的长指甲,把李大妹子挠得满脸是血,当时情状,让宫女贵妇又哭又叫,很是当场吓晕了几个。接着几天,本来喜气洋洋的颐和园,就给闹得跟墓园子一样!

事情逼到头上,再怎么也得想法子应对。先是给世铎去电谕,要他回京待勘。意思要世铎先顶了这个黑锅再说。接着又是分电各地督抚,让他们千万不要理会徐一凡的协饷通电,朝廷撑他们的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