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四十六章 谈判(七)(第3/5页)

这点隐忧,他一直藏在心里,不敢对任何人说出来。因为结果一定是遭到嗤笑。这些拖着辫子,斜眼睛,落后时代几百年的中国人,会成为文明世界的大敌?

两千年前,这个国家就已经有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建立了巨大的帝国,而且这血脉一直延续到了现在!难道真的没有重新崛起的一天么?

虽然和徐一凡初次见面,何伯这位中国通却清晰的感觉到。这位已经掌握了相当大的力量和权力的中国年轻人眼中,澄澈而清明。他的腰板,不会在他们这些白人面前软下半点。这是从来未曾有过的,在他的外交生涯当中,不管大清的精英如何聪慧,如何有能力。在他们洋人面前甚至可以表现得无理和清高——比如那位已经下台的李鸿章李中堂,可是在他们这种外表的背后深处,还是对他们白人极大的畏惧和仰望!还有一种最为深切的自卑!

可他在徐一凡身上,就是强烈的感觉到,这个年轻的军阀,对于他们白人,没有一丝畏惧或者谄媚,完全平等的和他们对视。不自傲,也绝不自卑。这样的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大清土地上面啊……

何伯自然不知道,在他感受到的徐一凡这样心态的背后,凝聚的是跨度为一百年,整整一个民族数代人的血泪与奋斗!而这血泪和奋斗,还将在徐一凡的那个时空,继续的延续下去……

江顺轮的大餐间里头寂静无声,但是每个人的思绪却在翻转不休,咖啡喝了那么久,每个人杯子里头还是半满,要知道陈德煮的可是意大利式浓缩咖啡。徐一凡在猜测着几个英国鬼子的心思,张佩纶在心情沮丧,沃特斯在想着徐一凡到底有多大力量来成为大英帝国在亚洲的助力,而何伯只是在感叹着徐一凡的气度,巴纳德领事思绪却飘到了开春上海新的社交季节去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见徐一凡放下了手中小小的咖啡杯,开口笑道:“各位,咖啡味道再好,嘴也得用来说话啊!特使先生的来意,我已经深知。无非就是要维持远东局势的平衡————如果我在这里说,我可以迅速平定现在东亚大陆的混乱局势,并且在满洲抗衡俄国的南下可能,甚至可以在新疆中亚一带,牵制俄国人的侧翼,让他们不能越过中亚窥视大英帝国皇冠上面的明珠——印度。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诚意,来回报我的付出?”

一语破闷,徐一凡也实在懒得和这些英国绅士拼耐心了。反正这位年轻公使的到来,不过是考察他徐一凡的力量,了解徐一凡的要求,这些情况汇总回去,英国那些政治家才能斟酌靠量出他们将付出什么……既然是这样,何必多说那么多废话,对这些不过是传话的人还是一下端出戏肉拉倒,上海之行,这些英国人肯听他徐一凡的声音,就是一个极好的成果了。推翻满清,他还用不着大英帝国的帮助。

他的底线在于,在他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北京城会提前五年出现拳乱的情况下,这些白鬼子要相信他徐一凡能收拾局势,而不会让八国联军的那一幕上演!

联英制俄,那是将来的事情啦。他提出俄国这个由头,不过就是让英国知道,不管东亚发生什么状况,你们只有依靠我来收拾!不管是政权的鼎革,北地的混乱,还是你们英国人在亚洲的大赌局!

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是要让这些白鬼子知道。他都自信到可以联英对付俄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北京城那些事情,还在他徐一凡眼里么?

他们英国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

虽然他的话里说的都是这位沃特斯关心着的亚洲俄国扩张问题,可是背后隐藏的那么多弯弯绕,却是意味深长。何伯深通华语,只是默不作声的听着,徐一凡背后的意思,深深了解现在清国内情的他听出来大半。

而那边巴纳德结结巴巴的向沃特斯翻译出来了,沃特斯眼神一下锐利了起来,年轻的特使最后却冷淡而矜持的扬起了下巴:“力量从来不是用说的就能表明,而在于事实。帝国的确非常关心亚洲局势的稳定,阁下已经表明了对亚洲现在局势一定程度的了解,可是对于帝国而言,还需要审慎的评估……”

徐一凡哈哈一笑,洋鬼子上套了。

“阁下是特使身份?”

“一个帝国派出的观察家而已……并没有委托,也没有正式授权,换句话说,我没有任何做出决定的权力。”

“既然没有官方的名义,那就好办……”徐一凡眼珠滴溜溜的乱转。洋鬼子滑着呢,说是特使,其实实际使命也的确是特使,可以通天。但是绝不会承担什么官方的名义,这样的身份,自由许多。真正幕后的交易,可以很方便的通过他们直达大英帝国的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