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之夏(第2/2页)

总而言之,气候并非无法忍受。有两百万人生活在这里,他们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十分满意。他们只是适应了这里。每个人都使用亚麻衣物,整个城市都穿白色服装。从十一月开始,里约便成为海滨浴场;在沙滩附近的街道上,人们都穿着泳装,每天要到海里一到两次。清晨五点钟,在早饭与工作之前,第一批人已经前往海滩。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晚上。在科巴卡巴纳海滩上,有时竟多达十万人。

如果认为这里太过炎热,里约人便失去了活力,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恰恰相反,仿佛这些热量都蓄积在他们体内,在一年一度的狂欢节里集中爆发。众所周知,里约的狂欢节无与伦比,在这个充满悲伤的世界中,体现了独特的欢愉与旺盛的热情。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他们节衣缩食积极排练,每年都创作出新的歌曲。由于里约狂欢节是大众的盛宴,是欢乐的爆发,是全体民众的轰动表演,在节日之前便能听到新排的歌曲,以便每个人都能共同传唱。在赌场、饭店与黑人的茅屋中,在收音机与留声机里,随处都能听到歌声。为了大众共同的欢愉,到处都在加紧练习。终于到了狂欢的日子,商店全部停业三天,整个城市都像被蜘蛛蜇到一般。人们全部涌上大街,一直玩到深夜。大家唱歌跳舞,吹奏各种乐器,发出各种声响。阶级的界限消失了,陌生人手挽着手,无论同谁都能交谈。互惠的激情渐渐高涨,喧嚣已经近乎疯狂。疲惫的小丑躺在路上——他连一口酒都没有喝,只是唱歌跳舞便耗尽了精力。而最令人惊奇也最具有巴西特色的便是,沉醉于如此激情的巴西人,即便是巴西最底层的民众,也依然保留着人道主义精神,不会做出任何残忍的事情。即便可以自由使用面具,狂热的队伍里也没有人借机犯罪。在这三天里,人们尽情地跳跃叫喊,尽情地享受纵酒狂欢的自由,尽情地冲破世俗陈规的界限。狂欢节就像热带夏季的惊雷。在那之后,人们又变得谦恭有礼,城市也回到原先的轨道。夏天得到了庆祝,炙热也远离了人群。里约依旧是里约:优雅从容地映射着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