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北方(第2/6页)

而在这永恒的画面中最独特的便是巴伊亚女人,这些又黑又壮的女人有着深色的瞳孔,穿着特殊的服装。巴伊亚女人整日都穿着这种服装,甚至连最贫穷的人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服装能与它相比,我们无法想象还有比这更夸张的服饰。它并不属于非洲、东方或者葡萄牙,而是这三种风格的统一体现。在她们头上精巧地裹着一方头巾,颜色或红或绿或黄或蓝,也可能有多种色彩,但一定十分鲜艳。身上则穿着白色的便服及一条宽大的钟形裙子。我不得不怀疑,在那个流行气球裙的年代,她们的祖母或者曾祖母是否见到过葡萄牙夫人用裙架撑起的裙子,并将这一样式保留在她们的布裙中以示区别。她们的肩上还有一张辅助她们将篮子水罐放在头上的巨大披巾,手上则带着几个廉价的金属手镯。每个巴伊亚黑人妇女都穿着同样的服装,但却拥有不同的颜色。然而巴伊亚妇女的威严并不体现在服饰上,而是在于她们走路的姿势与英武的体态。当她们坐在市场或门前时,便将裙子当作皇家礼服一般摆放,仿佛坐在一朵巨大的花苞中。凭借这种高贵的态度,这些多彩的公主们正贩卖着世界上最廉价的商品——由煤炉烧制的喷香美食。这些美食实在过于廉价,连用一张纸包裹都显得昂贵。因此,它们都被放在香蕉叶子中交给顾客。巴伊亚妇女走起路来同坐着时一样神气十足。她们头上顶着重达几十斤的篮子,里面装满了衣服、水果、鱼类;看她们走路是一种享受:她们将脖子高高昂起,将双手放在屁股上,步伐稳健眼神严肃。倘若有导演想排演宫廷戏剧,一定能在这些厨娘公主身上学到很多。到了晚上,她们便怀着一种神秘的热情在只有炉火照明的厨房里制作特别的美食。每当看到这种场景,就会不自觉地想到古代的女巫。没有什么能比巴伊亚的女人更有韵味,也没有什么能比这里的道路更加真实自然、多彩多姿。巴伊亚,唯有巴伊亚能让我理解巴西。

*

教堂与庆典

巴伊亚并非只是色彩之城。它同时也是教堂之城,是巴西的罗马。如果说“一年有多少天,巴伊亚就有多少教堂”就像说“瓜纳巴拉海湾有三百六十五座岛屿”一样,的确有些夸张。事实上,这里有大约八十座教堂,但它们却无疑统治着这座城市。在如今的大都市里,古教堂的统治地位大多已被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所取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华尔街的古老教堂,它曾经俯视着整个纽约,如今却羞涩地隐藏在银行大楼的阴影之下。但是在巴伊亚,教堂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们全都高大宏伟,耸立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之上,旁边便是花园与修道院。每一个教堂都有各自的守护者,比如圣方济各、圣本托或者圣依纳西奥。由它们开始,城市才真正建设起来。它们比政府大楼或其他宫殿都要古老。为了祈祷上帝能够庇佑这片新大陆,人们便围绕教堂修建城市。水手们在海上进行了数周的航行,只能看到单调的海洋与天空;当他们终于看到了远方的陆地,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教堂虔诚的身影。为了感谢上帝保佑他们旅途平安,教堂也将成为他们拜访的第一个地方。

主教堂靠近耶稣会学院,它是巴伊亚最大的教堂,但却并非最美的。它要追溯到最早的耶稣会成员。这座教堂中充满了回忆。巴西的第三任总督门德萨就安葬于此,安东尼奥·维埃拉神父也曾在这里布道。它是巴西(无疑也是南美)最早的教堂,其入口处装饰着象牙。当轮船运送蔗糖到欧洲时,也会带来一些象牙。在这些虔诚的人眼里,教堂配得上一切贵重的物品。这里的道路又窄又脏,十分之九的人口都居住在破旧的茅屋里。尽管这里并不富裕,教堂却应当豪华宏伟;因此,他们在墙面装饰了葡萄牙的瓷砖,又在木雕上涂满了米纳斯的黄金。接着便出现了不同教派的竞争。如果耶稣会修建了一座巨大豪华的教堂,方济各会便希望修建得更大更奢华。修道院的长廊多么富有魅力!墙上铺满了美丽的瓷砖,屋顶镶嵌着各种饰板,大厅则装饰着黑檀木雕作品。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到纯粹与完美。加尔莫罗圣衣会也不甘示弱,然后是本笃会,再然后是黑人,他们在教堂中供奉着罗萨里奥圣母与圣本笃。正因为如此,在巴伊亚到处都有教堂与修道院;任何一条大道上,我们都能见到一两座富有古韵魅力的教堂。在殖民时期的巴伊亚,一天中的任何时段都有教堂开放供民众祈祷。得益于教派间的竞争,巴伊亚拥有如此之多的教堂,永远不会人满为患。我们也需要花费几周时间,仔细察看每一个教堂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