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章 捷报(四)(第2/3页)

想我大明军队,若是没有两三倍的兵力加持,是根本不敢与建奴野外见阵。即使有了足够多的兵马,也多是依据城池堡寨为凭,与建奴作战。可是,从审讯建奴那里得知,这齐国军伍竟然直接拉上三五百人,在野外与建奴邀战,并能战而胜之。如此,与我大明军伍相比,可真有些羞煞人了。

“小小的藩属国,竟然有如此善战之兵。我大明军将,为何不若此类?”

吴惟英诺诺不敢言。

“传旨,所俘建奴将佐甲兵,明正典刑,五日后,剐之;建奴附属及逆从,斩之。”崇祯脸上露出一丝狠厉,何时若能将奴酋一众擒至大明门下,一应惩之,那是何等畅意。

“传诏,三日后,宣齐国使者进宫觐见。”

说罢,崇祯又看了一眼城楼下跪倒成一排的建奴俘虏,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然后,转身离开城楼。

内阁首辅陈演领一众文武百官恭送崇祯离开后,双手背于身后,眼睛瞄向鸿胪寺卿宋孟宁。

“陛下要见那齐国使者,你们这几日要好生教导他们觐见礼仪。另外,明日,先将那使者带至内阁,我们有些话要嘱咐于他。”

“是,阁老大人。”宋孟宁拱手施礼应诺道。

……

7月27日,齐国使者黄子加携副手翟宝庆在几名小宦官的引导下,在巍峨重重的宫殿群缓步穿行,偌大的皇宫,无数的宦官、侍卫,却都显得异常安静。

最后,几名小宦官带着齐国使者来到一座巨大的宫殿门前,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殿前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

一名面白无须的,四十许的男子正候在殿门外,那几个引路的小宦官见了,连忙躬身施礼。

“你们去吧。”王承恩打发了几个小宦官后,然后开始上下打量了一番两名齐国使者,见对方神色中隐隐带有一丝惶恐,但仍努力保持着几分镇定。

“贵使勿需紧张。”王承恩笑了笑,温声说道:“陛下面见你等使臣,只是对你齐国尚有几分疑惑,特召你等询问勉励一二。齐国军伍助我大明两破建奴,陛下甚喜。但有些问话,务必谨慎。想来内阁那边已经提前嘱咐你等,按照程式回答即可。你可记住了?”

黄子加郑重地点点头,回头看了看副使翟宝庆,示意他无需担心,安自等待。因为是面见大明皇帝,只能允许一位使者进殿,所以翟宝庆将会被宦官领至偏殿等候。

黄子加深吸一口气,随着王承恩抬步走上陛阶。

进入大殿,内中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御座,而御座之上正是端坐着的崇祯皇帝。

王承恩见黄子加抬头直视崇祯,嘴中轻咳一声,以目示意。

“齐国使者黄子加,拜见大明皇帝!”黄子加猛然意识到,此举不妥,立刻跪下行礼拜道。

来大明之前,齐天和几位总理府大臣,均表示,觐见崇祯皇帝,可以遵从对方跪拜礼仪,奉大明为天朝上国。只要大明可以默许齐国在大明京师设立代表处,建立官方联系,并能在大明境内进行大量移民,些许名义上的礼仪,都是小节。

或许,大明天朝的威仪,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

“贵使平身,近前答话。”崇祯温言说道:“赐坐。”

黄子加虽然数年前曾为文莱王子,跟着齐天学了不少天文地理世界各国形势,开拓了不少眼界和阅历,本以为到了皇宫,见了崇祯皇帝后,自己可以泰然处之。

但自跨入宫门那一刻,他就已经被皇宫中巍峨重重的宫殿,肃穆静然的侍卫,小心翼翼的内侍,不苟言笑的重臣,以及多年来大明天朝的威名,震惊地无以复加,使得黄子加内心深处不免有些惶惶。

黄子加小心地坐在一个软敦上,神情恭敬,头也微微垂着,等待崇祯皇帝的问话。

崇祯皇帝简单地询问了一些齐国所据何处,人口几何,物产多寡,以及为何前来大明朝觐。

黄子加按照早就编织好的语言,一一回答崇祯问话,同时也表达了齐国对大明的崇敬和尊重,希望皇帝陛下,可以允许齐国继续从大明引入更多的受灾饥民和无地破产的民众。

崇祯听了,心中油然生出一丝悲凉。我大明天朝,如今内忧外患,百姓苦不堪言,虽然也认同齐国将受灾饥民和困难民众移民至汉洲大陆,不失为活命的最好途径。可那些万千移民,都是我大明子民呀!

国家危亡,百姓受难,朕心难安呀!

“你们齐国,可愿助我大明共击建奴?”崇祯突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