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大清使团(三)(第2/3页)

作为回报,清廷将以五年时间,分批支付给齐国白银四百万两,黄金五万两,各色毛皮一万张,东珠五百颗,允许齐国暂时割据登莱和辽东之间岛屿,以为移民所用。

对于齐国最为看重的移民,清廷承诺,每年会主动搜罗三万人以上,供齐国转运回汉洲本土,分别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和泉州进行人口交割。

乍一听,清廷给予的条件非常优厚,不仅给予重金贿赂齐国不再干涉大陆局势,还能主动帮着搜罗移民,以供齐国所用。

但是稍微一琢磨,就觉得清廷的条件并不像提出来的那般简单。四百万两白银、五万两黄金,以及大量的毛皮和东珠,并不是一次性地支付给齐国。多尔衮竟然搞出了一个“按揭”支付方式,还以五年时间为限。

若是在这期间,清廷摧枯拉朽般地击败登莱永初朝廷,还顺势剪除了国内各个抵抗势力,进而一统天下。那个时候,一个强大而又统一的王朝,可不是小小的齐国所能轻易撼动的。万一,他们翻脸不认账,难道齐国还能拿着欠条,去北京找多尔衮讨债不成?届时,就算出动战船和陆战队,进行暴力“催收”了,也不一定要的回来呀。

另外一点,清廷帮着你搜罗移民,谁知道这些人口当中都给你掺杂些什么。地痞、流氓、各类罪犯、败兵、流贼……,可能清廷觉得凡是无用之人,或者认为是社会中的各种包袱,全都一股脑地塞给你。将我们汉洲大陆,当做一个发配流放之地,各色人口的收容之所。

最后还有一点,移民人口交割的地方,竟然有泉州,要知道,这处海港大埠乃是郑芝龙最为紧要的水师据点和造船基地。这清廷将泉州列入移民交割地,分明是想挑拨齐国与郑芝龙的合作关系。你看,齐国为了更好的接收移民,准备联络我大清,攻伐泉州,直击郑芝龙核心所在。

因而,齐国上下对清廷给出的条件嗤之以鼻。我们有登莱、福建、广西等几个移民窗口,可以提供稳定的移民来源,还能以此挑选合适的移民类型,哪需要你们清廷来帮着搜罗一些不怎么不靠谱的人口。

而且,齐国内部一些激进的官员和军人,还存有一个不能宣之以口的理由,那就是不能让清廷顺利统一天下,最好是维持几个分裂的政权,以便齐国可以利用这种混乱局势,实现长久的移民。

齐天对此不置可否,他知道,汉洲本土的部分官员和民众,经过十余年的潜移默化,很多人已经对汉洲具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开始将自身的利益与汉洲相结合起来,并与曾经的母国——大明产生了割裂。

随着下一代逐渐成长起来,必然会有更多的人逐渐脱离大明的影响,转而将汉洲作为自己的根基。他们对大明的感情或许只是出于父辈的关系,仅仅存在一点亲近感,但要让他们为大明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去无限度地去支援和扶助大明,恐怕会遭到他们激烈的反对。

在南宋时期,对于北伐中原,恢复河山,据说许多南方民众是强烈反对的,认为沦陷于金人手里的北方广大民众,已然不是宋人,不该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去做哪无谓的北伐。

也许,在经过三五十年后,身居汉洲本土的广大民众,也会如同南宋时期的那些普通民众一般,对曾经的大明(大陆),除了有文化上的亲近感外,恐怕会全然将对方看做化外之人,异国之民。

届时,本土的汉洲人是否还会支持政府不计代价地从大明(大陆)移民,恐怕也是未知之数。与其拿出海量的金钱,花费巨大代价从大明移民,那莫如将这些钱物补贴给本土民众,提高本土民众生活水平,那或许更能深得人心。

当然,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移民,都是齐国的基本核心战略。齐天也相信,在自己有生之年,这个政策都会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但百年之后,这个政策会不会出现变动,没有人可以保证。因而,许多激进的“皇汉分子”,就希望大明持续混乱下去,在最短的时间里,可以从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大规模移民,将汉洲大陆,南洋群岛,以及那些被新发现的领土上,填满更多的汉人。

“六月移民船队返回大明时,让那些建奴使者跟着回去吧。”齐天想了想,然后说道:“不过,待他们走之前,安排一场大规模的海陆军事演习,让这帮建奴见识一番我齐国的威势。”

……

“你是塔喇氏家的额尔济图?”佟国宁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这个一身青黑色军服,满脸虎须的齐国军官。

“不错,老子就是以前塔喇氏家的额尔济图。崇德七年(1642年)在金州被齐国俘获,然后一路漂洋过海到了汉洲。不过,现在老子改了名字,叫季图。如今已是大齐王国骑兵联队的一名副营长,带着儿郎们探索汉洲内陆,有时候,也打打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