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雇佣军(第2/3页)

弗雷德·阿普顿呆坐在椅子上,木然良久,最后突然笑了起来。

自一年多前,第二次汉荷战争结束以来,因为战事不利,东印度公司前后损失三十余艘舰船,科佩特少将作为海军司令,备受多方责难,要不是在国内有深厚的军方背景,德林总督早就将他解除职位,赶回荷兰本土了。

而科佩特少将本人据说已经准备在年底,跟随返回欧洲的船队,离开巴达维亚,告别这个令他名誉扫地的荒僻之地。

既然如此,科佩特少将应该不会以他“崇高”的敬业精神,来抓一个算不上多么严重“挖墙脚”的事件。

那么,他貌似不经意地过来点出这件事,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了。看来,过些时日,得让小维特亲自去拜访一下这位即将离开的巴达维亚海军司令。嗯,去的时候,要带上一些贵重的“礼物”。

……

在利用人力方面,齐国是已经发挥到了极致。盖因,汉洲本土荒芜,宣化(帝汶岛)、威远(新几内亚岛)环境恶劣,许多移民据点的前期开发,齐国都会大量强征土人,让其进行环境的初步改造和建设,然后才会慢慢填充来自大明的移民。

当然,除了那些环境恶劣的移民据点开发建设,在汉洲数量众多的矿场中,也消耗了累累土人的尸骨。

自从十六年前于汉洲大陆建基立业,以前的汉洲,现在的齐国,所发生和参与的战争和地区冲突,更是几乎从未停止过。齐国水师和陆战队在此过程中,逐步由弱变强,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俨然成为整个南洋地区最为善战的一支武装力量。

在齐国的武装力量当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团体,那就是雇佣而来的众多日本流浪武士。不论是在大明战场上的忠义军,还是驻苏禄的汉协军,以及在汉兴岛(今日本宫古岛)、南平(今越南金兰市)等地编组而成的护卫队,都有日本浪人的身影。

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齐王对日本人的看法一向比较负面,但在军队当中和海外领地内,日本裔军人,却是所有部队主官和官员最喜欢的士兵。他们坚韧、勇敢、服从,对长官的任何命令,都会毫不犹豫地去遵照执行,是战场上最好的士兵(炮灰)。

在日本幕府体制建立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其中之一便是浪人问题。浪人,就是指那些失去了君主、知行或俸禄,从封建主仆关系中脱离出来的武士。浪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兵农分离政策的实行。但即便如此,在战争频发、武士与出生地保持紧密联系的阶段,浪人问题实际上并不突出。

然而,在关原之战以后,大名大规模人事异动产生的浪人总数达五十万之多。其中既有被称为“小西浪人”、“天草浪人”等为数众多的天主教浪人,也有不少“关原浪人”、“大阪浪人”等在战争中失去生计的武士。

对幕府而言,虔信基督、不畏强权的天主教浪人,是最大的威胁。在大阪之战和岛原之乱时,幕府已经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于是,在1623年,幕府在有“浪人巢穴”之名的京都曾大规模强行驱逐浪人。后来,又在全国推行浪人登记制,加强对浪人的管理。

幕府针对浪人的管理措施,虽然包含了搜捕天主教浪人的目的,但根本上是为了淘汰游离在在士农工商等级制度之外的危险分子。

这样一来,生活窘困、承受来自幕府的高压,且仍有希望重振武门的浪人之间,自然会弥漫着一种蠢蠢欲动的危险气息。

许多生活无着的浪人,在数年前获悉,九州(即九州岛,该岛分为9个令制国,是为名字的由来)之地常有海外势力雇佣武士出海“耀武”,并会支付大量银钱,足以让一名忠勇的武士养家。

在岛津家(萨摩藩)的热情介绍下,无数的日本浪人从九州坐船,来到琉球(今日本冲绳岛),然后立刻就会被齐国人招募为“战士”,送到各个军事热点地区,为齐国的海外利益奋勇搏杀。

如今,从苏禄王国和乐城(今菲律宾苏禄群岛霍洛市)抽调而来的汉协军四百余人,正在沂州城(今菲律宾东南部黎牙实比市)集结休整,准备于半个月后,对郑芝龙所属的吕宋属地发起攻击。

在沂州城,除了由日本浪人组成的汉协军一部,还有从威远岛和平安岛抽调而来的武装乡兵两百余人,再加上苏禄王国土人仆从兵和沂州镇官兵,共计有战兵两千人。

其实,攻击郑氏吕宋属地,并不在齐国参谋部制定的相应作战计划里,这完全是沂州镇极力主张并游说齐国吕宋总管区才促成的。

为此,他们除了出动所属的常备军三百余人,还在辖地动员集结了五百多武装乡兵。土人仆从四百余,誓要打击和削弱对他们威胁最大的郑氏吕宋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