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郑森的“叛离”(第3/3页)

听说,在奴酋多尔衮死后,他们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部高层清洗运动。昔日多尔衮的亲信苏克萨哈、詹岱在二月中旬,首告多尔衮曾有“谋篡大位”的企图。

紧接着,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满达海、尼堪、博洛及几位内大臣等多人,马上同上奏疏,痛斥多尔衮生前的“僭越妄为”之罪,要求顺治皇帝对他加以严惩。

顺治帝遂命人毁多尔衮陵墓,刨出尸体,鞭尸、枭首,并下诏对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多尔衮生母阿巴亥“孝烈武皇后”的谥号庙享,黜其宗室身份,抄没多尔衮财产入宫。可谓是对多尔衮的身前身后进行了彻底的清算。

郑森闻知后,曾多次讥笑清虏此举乃蛮夷之行,禽兽之为。清虏内部的统治阶层必然会因此产生剧烈的变动,那些依附于清虏的汉军和各地降清武装势力,说不定就会受此波动和影响,再现金声恒、李成栋反正归明之事。

郑森六岁被郑芝龙从日本接回大明,便开始在泉州读书,十四岁时考中秀才,后又经考试成为廪膳生员。二十岁时又前往南京国子监入学,师从名儒钱谦益。

若不是大明倾覆,天下离乱,相信他随后会参加科举考试,踏上一条平稳的文官仕途。多年的传统教育,让郑森的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忠君爱国是更从小就深入脑海的理念,岳飞、文天祥的事迹更是时时激励于他。

数年前,在登莱觐见永初帝时,被夸赞“少年忠勇,国之干将”,若不是得知郑森已有妻室,永初帝差点将自己的妹妹昭仁公主朱媺萱下嫁与他。这让一心报国的郑森深受感动,恨不能肝脑涂地,当即表示,此生誓要永为大明纯臣,为恢复河山,重振大明国势,死而后己。

父亲郑芝龙降清后,自己无力将其说服,郑森对此深感无奈和失望。因而,从二月开始,他就暗中联络郑芝龙军中那些不愿降清的将领和官员,准备策划脱离福建,重归大明治下。

一周前,郑芝龙为了想早日全取整个广东,特意从福建各地抽调精锐官兵一万余,用水师舰船转运至广州,准备攻占肇庆府、高州府、雷州府等地。

郑森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脱离福建的最好机会,因为,在抽调的部队当中,赫然就有火器营、泉州镇等几部官军,其中数名主官和将领皆怀有复明之念,也是自己此前数月不断游说拉拢的叛离对象。

三天前,大军乘坐三百余艘大小船只,停靠南澳岛时,郑森与陈晖趁夜发动兵变,斩杀主帅纪世良等十余人,一举控制了整个部队。不过,考虑到后期抗清人心的统一性,郑森和陈晖等人将四千余不愿随同叛离的官兵悉数放回。

如今,郑森所部,拥有陆战部队五千五百余,大小船只近一百七十多艘,算得上一股实力不弱的海上武装。

6月30日,郑森、陈晖将南澳岛上所有物资搜刮一空,随后扬帆出海,一路往西南方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