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自救之!(第2/3页)

“那今年计划移民人数不下三万五千人,一下子运回本土,会不会造成粮食危机,让一些人吃不饱肚子?俺们当初可是给那些移民说了,只要到了汉洲,每个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还有田耕,有屋住。”

“三万五千人?”周二贵听了,笑了笑,“你们只计算了从大明转运而来的移民,却未将本土每年出生的一万余新生人口计算在内。另外,从南洋、日本、印度,以及波斯和奥斯曼,采买(掳掠)的妇人就不下五千人。如此算来,我们汉洲本土今年新增人口当不下五万人!”

“我们现在每年可以新增五万人口了?”虽然每年都在移民,数量也是逐年增长,从一万到两万,再至三万,但大家都未意识到,齐国目前的人口规模增长竟然可以达到一年五万人了。犹记得十几年前,他们从千余人,增加到五万人,那可是足足花了五年多时间。

若如此,那岂不是再过十年,我们齐国人口就能突破一百万人了。那时,想必我们的整体实力,将会更加强大,对南洋地区的也将形成绝对碾压之势。就是要干涉清虏统一天下,也有了足够的底气和信心,说不定就是将他们驱逐出关外,夺取天下,也未必不能想一想。

……

1652年1月7日,婆罗洲以西海域。

方中履搀扶着父亲走出船舱,慢慢走到船舷边上,随即扶着舷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海风,使得心中稍有恶心之状,有了一丝缓解。

“这位将军,无需担心,家父心中憋闷,只为在此稍稍逗留片刻,以缓解一二。”方中履见有一名齐国水手一脸警惕地看着他们,连忙开口解释道。

“此时,海上风大,海浪翻滚,若是一不小心落了水,可是无法搭救的。”那名水手警告道。

“多谢这位将军提醒,我会多加小心。”方中履右手抓住舷边,左手不由抓紧了父亲的胳膊。

那名水手不再多言,自顾忙碌去了。这两人能在甲板上自由行走,自然是受到船上长官的特许,必然是有特定身份地位的。不过,这两人竟然不像其他明人一般有长长的发髻,反而如水师官兵一样,留着寸许的短发,倒是有些奇怪。

“素伯(方中履字)。”方以智轻声唤道:“随同为父离开大明,去那汉洲,你心中可有怨言?”

“孩儿不敢。”方中履答道:“家中一切事务,全凭父亲做主。”

“大明日渐衰微,短期之内,恐难以复起。”方以智叹道:“或许,清虏席卷天下,彻底覆亡我大明江山,也为未可知。如今,这汉洲齐国,乃我明人所立,船坚炮利,勇武善战,其对难民亦妥善安置,食粥济药,初显仁义之举。我欲前去一观,探究汉洲是否为我华夏残民之乐土。”

方以智,复社四公子之一,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数年前李成栋攻入梧州后,在城外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待去年尚可喜领清军主力再度攻入广西时,带着三子方中履避入山林,过了一个多月饥寒交迫的生活。

当李定国挥军反攻时,方以智领着家人,随着难民一路流落至肇庆。至十一月底,齐军撤出肇庆时,搜罗专业人才和工匠,方以智及家人被挑中,随即与数千人一起被转运至广州,最后又运到南平(今越南金兰市)。

在移民身份登记时,闻知方以智的身份和学识地位后,引起齐国主要移民官员的高度重视。这种博学多才,涉猎极广的学者,向来是齐国高层大力主张引进的人才之一,更不要说,人家已经著书立说百万余言,内容所及文、史、哲、地、医药、物理等。这等人物要是弄回汉洲本土,一定会受到大王的重视。

因而,方以智及家人立即受到非常高的待遇,无论是饭食饮用,还是日常所需用度,皆与大匠类同。这让刚刚经历一场大战,且心有惶惶的方以智感到莫名的激动。

自甲申天变,李自成攻破北京,自己于崇祯灵前痛哭,被贼军郭营俘获,贼军对他严刑拷打,“两髁骨见”,但他始终不肯投降。此事传入江南时,友人皆把他比为大明之文天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侥幸乘乱南逃。可当时南京弘光朝廷中,阮大铖却借口方以智在李自成入京后没有“殉节”,而将他列入“从逆六等”中的第五等,处理方法是“宜徒拟赎”。

自此之后,方以智便更名吴石公,漂泊于广东,更是一度披缁为僧,避居庙宇之中。

如今,这些齐国官员听闻自己大名和所学后,均表现出对他极其重视的模样,这使得方以智感动不已,对那个稍稍陌生的齐国,也生出许多好感。因而,对于移往汉洲本土,他倒也没生出多少抗拒心理,反而有几分期待。那个提倡“科学创造”、倡导“学术研究”,以及尊重“学者大匠”的海外藩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