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粮食和人口(第2/3页)

眼见着上半年的旱情依旧没有缓解,为了确保民众的口粮供应,除了增大粮食进口力度,整个汉洲本土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土豆的播种面积。同时,许多新增的的移民点开辟计划几乎被全部叫停,各地分配到来的移民全部投入到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当中。

对于饥荒,每个来到汉洲的移民都是深有体会,并心有余悸的。在纷乱的大明境内,除了无数百姓直接死于清虏屠刀之下外,更多的人则是死于战乱所造成的饥饿、瘟疫。

战乱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还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秩序,由此而造成更为可怕的饥荒,进而引起严重的人口危机。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粮食歉收后的一年里,死亡人数是正常年份情况下的2到4倍。此外,在正常年份里,三分之二的死亡人口是儿童和老人。而在战乱和饥荒年景里,超过一半的死亡人口是年富力强的成年人口。

换句话说,生存危机破坏了劳动力和家庭结构,不利于人口的繁衍。在饥荒时期,妇女怀孕的情况,也会比正常情况下减少一半。生育力的突然下降是几个原因造成的。一些人的伴侣死亡,一些人不具有生育能力,一些人在绝望中堕了胎。

还有一种可能是,从饥荒中幸免于难的妇女处于饥饿状态,身体严重缺乏营养,以至于她们在短时间内没有月经,无法排卵。

另外,即使处在绝望的饥饿中,人们实际上也很少被饿死。更多的情况是,他们的身体太过虚弱,难以抵抗诸如流感或痢疾等一般疾病。

在整个十七世纪,不论是亚洲,还是欧洲,人口几乎都处在急剧下降的过程。欧洲爆发的三十年战争,东方发生的明清易代和大规模的屠杀,都使得数百上千万人死去。即使未发生战争的其他地区,因为粮食的匮乏,或者疾病、瘟疫的频发,人口也是增长极为有限。

但在汉洲大陆,随着十余年的开发和建设,加之移民不断输入,使得这块古老的大陆人口规模开始快速地增长。

在这个时期,由于医疗、卫生,以及食物营养等条件的限制,人口增长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新生儿会在一年内死去,即使侥幸成活到一年,他们中的一半也会在成年前夭折。因而,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几乎每对夫妇平均生养四到五个孩子。

汉洲自建基立业起,虽然经历过几次对外战争,但都未大范围的波及到本土,基本上保持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再加之政府也未过多“苛政残民”的举措,反而有诸多惠民利农政策和措施,使得整个汉洲本土农业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食物供应稳定提升,汉洲本土和几个海外领地陆续开始出现生育高峰。三年前,新生儿超过两万,去年达两万四千,到了今年,可能会接近三万。一旦结了婚,大部分夫妇都会在婚后头一年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然后有规律地每隔一段时间就生下更多的子女。因而,在汉洲本土的许多居民点和城镇,就会看到许多妇人要么正在哄孩子,要么正在喂他们吃奶(哺乳期内母亲们一般不会再怀上另一个孩子,这短时间一般为6到18个月)。

在汉洲许多地区,无论是当地政府组织倡导,还是居民自发,村镇乡屯里会有许多专门为三四岁以下的孩子建立的托儿服务,一般会有孩童家长缴纳一些托儿费或者提供部分食物,由一些正在怀孕或者处于哺乳期的妇人轮流帮着看管孩童。这些举措,也为许多家庭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得部分母亲毫无后顾之忧地怀上下一个孩子。

……

就在高喜全等一众农户结束春耕活动,准备好好歇息几天时,从大兴府下来的农事官和农业专家却开始动员辖下各地农户,将各自所属份地中暂时处于休耕的田地里进行轮作芜菁或者苜蓿草,为各地乡镇和牧场里边牲畜提供过冬饲料。

之所以开始提倡轮作,淘汰了每隔两三年的休耕土地的做法,此举可以大大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能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为了恢复土壤肥力,农户在各地农事官员和吏员的指导下,开始在所属份地里种植芜青等饲料作物或苜蓿等特种草类,将其作为草地,从而供养更多的牲畜。芜青等作物是家畜过冬时节的绝佳饲料,此前由于这些作物的匮乏,汉洲东部的部分农场和牧场很难维持大量家畜。

另外轮作耕种的芜青的块根还可以熟食或用来泡酸菜,作为食用蔬菜,肥大肉质根供食用。芜青的根以及叶子都可食用。而且,芜青还可药用,花性味辛、苦,性平,无毒,具有耳聪明目、轻身的功效,加水煮汁服用,可以除腹内痞块积聚,服少许可治霍乱导致的胸腹胀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