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大清的“蛊毒”(第2/3页)

顺治九年(1652年)遇恩诏,复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任《太宗实录》总裁官。

顺治十年(1653年)正月,范文程又上奏恢复连坐法,奏请允许部院三品以上的大臣各举所知之人,若被举之人任官后称职,奖励保举者,如其不称职,按罪之大小,进行论罪。他认为,“此法实行,则内外皆得真才,而天下无有不治者矣”。顺治帝下诏从其议。

八月,加范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

九月初,年近花甲的范文程上疏顺治帝,以病奏请休致,但被顺治帝挽留。自三年前(1650年),洪承畴失陷于南京,后来被永初朝廷剐于蓬莱,清廷中枢便失去了能总览全局的能臣干将,使得国内形势显得极为被动。如今,更是探知,伪明竟然要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江南战役,一举将清廷势力驱逐至江北,成南北割据之势。

作为清廷中少有的谋略之臣,范文程便得到了顺治帝的格外器重。在他和宁完我的主持下,清廷不仅逐步完善了官制和军制,还厘定了清朝的税收政策,稳定了北方凋敝的经济,更是帮着清廷争取笼络了大批汉族官吏,宣传施以“仁政”,并且“颇爱百姓”。经常以自己现身说法:“我大明骨,大清肉耳。”范文程当时可以说是清廷中枢的实际组织者,他不得不“昼夜在阙下,事无巨细应机立办”。因此,他深受顺治帝倚赖,凡讨伐南明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深度参与决策。

“皇上,奴才以为,索尼等诸位大人谋划江南、湖广军略已是考虑得极为细致周到,若能依之而为,足可维持目下局势,遏制伪明于我大清发起的浩大攻势。”范文程郑重地说道:“不过,在诸多情势当中,我等似乎遗漏了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请范少保指教!”索尼不禁皱了一下眉头,朝范文程拱手说道。

“指教不敢当!”范文程笑着说道:“奴才只是想在此给皇上和诸位大人点出其中疏漏,以免我大清于江南局势不可收拾。我大清集结数省兵马,南下往援江宁、余杭,以抗伪明江南攻势。但我等似乎都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往江南,是要渡过长江的。而江防,在敌,不在我。”

“江防,在敌,不在我。”顺治帝和诸多大臣闻言,顿时倒吸了一口气。

去岁十二月,我大清委任的靖海王郑芝龙突然又反正归明,宣布福建全省和浙江南部几个府县纳于伪明永初治下,让清廷上下显得极为被动。如此一来,不仅使得江浙和江南面临郑芝龙的威胁,而且整个长江两岸和沿海地区,顿失屏障,成为伪明和那个齐藩小邦的肆意攻击目标。

集结大军往援江南,不说到了江边能不能渡过去,就算渡过了长江,那也会面临被敌军截断后路的风险。届时,郑芝龙和那齐藩小邦以众多舟船炮舰纵横江河,试问,我大清军力再强大,如何援以江南孤军?若是战局不利,我大清八旗精锐又如何退回江北?

“若是我大清兵马行动速度够快,趁敌不备,迅速过江,然后凭借江南赋税粮秣,想来应该可以支应大军与伪明征战吧。”鳌拜眉头一挑,大声地说道。

“江南遍布河流湖泊,水网纵横密集,不利我八旗大军展开。”遏必隆摇头说道:“数年前征江南,都是以众多汉军为前导,我八旗于后督阵。如今,伪明准备集结大军,攻余杭、江宁,夺取整个江南,其势必大。我大清兵马若是应对不周,旦有差池,说不定就会……吃大亏。”

“少保对此,可有应对之策?”顺治帝问道。

“皇上,奴才建议,放弃江南,巩固江淮,以待后势!”范文程抬起头来,恳切地说道。

“范文程,你失心疯了吗?”鳌拜闻言,勃然大怒,“刚才索尼不是说了,江南为我大清提供赋税粮秣泰半,乃最为紧要之地,不容任何有失。……你就此建议放弃江南,可是要与那伪明暗通款曲,帮汉人夺回这九州天下。”

“鳌拜,不可诽言少保!”顺治帝斥道:“少保自太宗(皇太极)时,办事衙门二十余年,忠诚练达,不避艰辛,对我大清忠贞不二,朕所倚赖。”

“奴才,叩谢皇上信重!”范文程哽咽着跪倒在地。

“少保平生!起来说话。”顺治帝命人搀扶范文程站起身来,“少保,放弃江南,不仅使我大清顿失赋税重地,且江南被伪明所占,其实力骤增,恐会就此坐大。如此,对我大清可成心腹大患矣。”

“皇上,奴才刚才听闻索尼大人介绍伪明欲攻略江南之事,其中提及,伪明大军主力,乃是以原流贼孙可望、李定国之辈,沿江东下,夺江宁,战苏常。据舟山和福建明军为策应,辅攻江浙。若我大清集结重兵于江南,必然遭到伪明数路大军围攻,即使将其击退,恐实力也必然大损。更加之,江南水网密布,不利我八旗甲骑纵横往来,无法督阵诸多……汉军力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