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夏狩(第2/3页)

未及数日,沂水县城附近便零星出现了十数骑明军游骑,而且明目张胆地在城下四处游走,胆大至极。沂水城守军以为有机可乘,便派出三百余官兵上前,试图将其俘杀。

但令人震惊的是,那十数骑明军游骑着实强悍,见大队兵马来袭,不慌不忙地骑马奔远,然后在一箭之地,翻身下马,取出弓箭朝追来的清军攒射。对方几乎箭无虚发,须臾间,清军便有二十余人中箭身亡。

四十余骑清军骑兵大怒,奔出阵列,策马向前追去。但不过半个时辰,追击的骑兵便狼狈地逃回步兵阵列当中,惊恐地报于带队的将领,那十数骑明军游骑,宛如八旗甲骑,不仅箭射得准,而且战阵拼杀尤为凶猛。对方将他们诱离大队后,反身下马应战。他们身材雄壮,均着半身板甲,头罩铁面盔,手持锋利长刀,如疯虎雄狮一般,片刻之间,便将他们半数骑兵打落下马。若非剩余骑兵见机得快,催马回奔,说不定就让对方尽数杀死于战阵当中。

正当带队的清军将领在沂水城下惊疑不定时,那十数个明军游骑又奔了回来。他们掀开头盔,举着长刀,将十数级清军头颅掷于阵前,不断地呼喝挑衅。

“是……是生女真!?……披甲人!”一名见多识广的清军将领目瞪口呆地看着那十数名明军游骑,低低地呼道。

跟随清军八旗多年征战,这些汉军多少了解一些八旗的编组和构成。除去那些八旗贵胄不提,在八旗军伍当中,来自辽东山林中的生女真战士,向来是八旗披坚执锐、攻城拔寨的主力前锋。去年,在徐州大战当中,我大清镇南大将军鳌拜大人,听说就因为帐下有两千余生女真战士,在守城的许多关键时刻,抵住了明军的多次猛烈进攻,堪堪守住了徐州,使得我大清在江淮保留了一块最为重要的支撑点。

话说,这明军怎么会有来自辽东山林中的生女真战士?

“还别说,这些从镇州抽调而来的索伦人着实有用。他们简直就是天生的猎人,不仅为我大军哨探四方,警戒各处,还能作为大军的前锋爪牙,驱逐俘杀清虏游骑,省了咱们许多事。”云州镇副将瞿国平笑着说道:“以后,你们镇州需多方努力,在当地尽量多招揽一些索伦人,为我云州所用。”

“大人,这些索伦人虽然勇猛善战,但纪律性较差。战阵当中,一旦打发了性子,丝毫于军令不顾,也着实让人头疼。而且,这些野人,驯化不久,语言交流也是一个大的问题。”镇州镇游击骆孟通却是摇头说道:“另外,这些野人不耐暑热,这天气稍微热一点,就难以忍受,神情便显委顿。我觉得吧,咱们下次再来大陆夏狩,该去辽东转转。”

“辽东没甚油水!”瞿国平苦笑一声,说道:“清虏于辽东之地施以沿海迁界禁海,更甚关内。从金州、盖州,乃至复州、海州,沿边一线百里之内的城镇乡村,尽数废弃。我们若是要攻入辽东,不说要冒着被清虏骑兵奔袭的风险,即使打破几个边墙内的村镇,恐怕也获得不了多少人口和粮食布帛。”

“大人所言极是。”骆孟通点头说道:“想不到,这清虏对我大明袭边,也会如此畏惧,竟不惜劳民伤财而毁边迁界。”

“非是清虏怕了咱们。”瞿国平抬眼看着前方数名齐军参谋正在小声的交谈,时不时的发出一阵轻松的笑声,“清虏怕的是齐国兵马,怕的是他们攻入沿海城镇,更怕的是他们强横无比的战力。连精锐的八旗部伍,都能一战而灭三万余。试问,清虏面对齐军,如何不谨慎对待。另者,清虏集结大军于江淮之地,和南京孙可望部数十万大军对峙,恐也无心应对我云州连年的沿海袭扰之举。”

……

9月12日,日照。

清军沂州镇总兵刘世业端坐于马上,面无表情地望着远处那座明军搭建的临时码头。那里尚有三千余难民正在不断地登上二十多艘大小船只,哭喊声,惊叫声,喝骂声,喧嚣一片。而海边负责警戒的明军官兵也只有不到五百人,泰半持有火铳。

在刘世业身后,聚集的各处清军兵马不下三千人,却是非常安静地伫立在距离岸边不到两里的坡地上,并没有趁明军此时混乱之际,发动任何攻击。

“向济宁和徐州的报捷信使都已派出了?”刘世业轻声问道。

“回总戎大人,报捷信使已在昨日午后已派出,且皆为两百里加急。相信在明日傍晚时分,亲至济宁的巡抚大人和徐州大营的大将军定然会收到捷报,我沂州镇大败来袭明军,斩首一千六百级,并顺利收复莒州,将敌逐退于海上。”沂州镇副将葛庆荣在马上拱手向刘世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