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辽东开边(第2/3页)

有鉴于旗人的粗鄙和政治上的暴虐,顺治还积极争取汉人地主和仕绅,他提高汉官权力、重用汉官。他已感觉到满汉的和谐对维系统治的重要,决心改变“各衙门奏事,但有满臣未见汉臣”的现象,于十年(1653)正月谕内三院:“嗣后凡奏进本章”,要“满汉侍郎、卿以上参酌公同来奏”,以达到满汉的“一心一德”。尽管实际上难以完全做到,他对汉官的态度也总有反复,但他提高汉官权力的思想却有所发展。他还一再要求满汉官员和衷共事,“凡会议政事,原应满汉公同商榷,斟酌事理,归于至当”,“不拘满汉皆可具稿”,不许“满汉两议”的现象再出现。

福临亲政时各直省钱粮缺额已至四百余万两,“赋亏饷诎”,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而五年前(1653年),江南被孙可望、李定国、郑芝龙等部明军联合那齐国攻占后,更是使得“国库尽耗,常年亏空甚巨”的局面。

满清上下已认识到“兵饥则叛,民穷则盗”的道理。为稳定好社会经济,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比较突出的有鼓励垦荒等政策。

顺治帝接受大学士范文程等人建议,于顺治十年以推行屯田垦荒。重点地区是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山东、登莱及河北、山西等省,由政府发给牛犋籽种,招民开垦,实行三年起科。十四年夏,公布督垦荒地劝惩则例。则例中规定督抚按及道府、州县、卫所等各级官员在一年内,按垦荒数量给以记录或加升一级的奖励,同时还规定了文武乡绅及贡监生民人等垦荒的奖励办法。并规定“若开垦不实及开过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十五年冬,又实行捐资开垦法:“州县士民暨见任文武各官并闲废缙绅有能捐资开垦者请敕部,分别授职升用。”垦荒政策的推行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困弊不堪的社会经济起了一些复苏的作用,但因全国战火未熄,社会仍在动荡之中,总的说来收效不大。

另外,为了缓解了社会矛盾和民族对立,更是为了迎合朝中汉人官员拥戴,顺治帝顶住众多八旗贵胄的反对,开始逐次降低逃人法的处罚力度,以减少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

总之,为了应对渐渐复起的南明政权,保住仅存的半壁江山,顺治帝已经将手里不多的牌尽数打出。

“范少保何在?”顺治帝看了看殿中的诸多满汉大臣,却没发行班列中有范文程的身影,便出声问道。

“回皇上,范少保以病奏请休致后,便多日不曾列班上朝了。”中和殿大学士巴哈纳(努尔哈赤侄子)犹豫了一下,躬身说道。

“嗯?”顺治帝不由眉头紧皱起来。

五年前,明军往攻江南时,因为清军兵力都集中于湖广和西南,在战与守之间,有过激烈地争论。而范文程却独辟蹊径地提出了,暂时放弃江南,保存我大清实力,主动引孙(可望)、李(定国)、张(煌言)、郑(芝龙)等明军各势力入“罐”中,以为养“蛊”,试图利用他们各自矛盾,自相残杀,使得我大清渔翁得利,不战而胜。

然后,数年过去了,江南这个被我大清倚为“蛊罐”的地方,却并没有发生明军各部因互相争夺势力而进行了军阀混战,反而“众志成城”,又立了一个广德伪帝,并以南京为临时行在,不断积聚实力,矢志北伐。

如此一来,这范文程所谓的“养蛊”计划彻底失败,使得朝中不少满汉大臣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指责他误了我大清国事,丢掉了半壁江南,以至于我大清朝局如此艰难,要将他杀之以谢天下。

顺治帝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并未就此而降罪于范文程,反而依旧在许多大政方针上面,会主动咨询他的意见,优宠依旧。

不过,范文程却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显得异常沉默,在朝堂上愈发谨言慎行,并多次以年逾花甲之由,请求致仕,均被顺治婉言劝阻,留任至今。

但在今日,顺治帝召集重臣集议有关伪明每年例行袭边应对之策,范文程居然会告病致休,不来上朝。这使得顺治心中,不由生出几分不满的情绪。

这老奴,是当真病重了?

还是暗生怨忿之心,借故不来与朝?

顺治帝自多尔衮死后,通过不断打击和消除了多尔衮派的势力,逐步稳定了政局。随后又“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从而大权集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满清皇帝。如今,他已亲政七年,威势渐生,本想励精图治、大展宏图,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清帝国。

却未料,近年来,在军事上连遭败绩,先是丢了两广和云贵,然后是福建降而复叛,紧接着,连江西和江南也被伪明夺去。去年,伪明更是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占领了四川、汉中、湖南、江淮大部,进逼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