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印度特遣舰队的访问(二)(第2/3页)

却不料,这位孟加拉总督竟然提议,可以将莫卧儿帝国沿海控制权交给齐国,并主动开放若干港口,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这绝对是一种意外之喜呀!

这个时期,莫卧儿帝国在整个印度次大陆都是霸王恐龙般的存在,虽然北边丢了半个阿富汗,但在奥朗则布上任前,帝国仍旧处于扩张势头,西边拳打萨法维王朝,北边掌击布哈拉汗国,东边脚踹孟加拉,南边踩着德干高原诸多邦国,使得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但是呢,莫卧儿帝国在印度大陆上称雄,到了海上,却有些脚软,不说每年众多虔诚的真神教徒前往麦加朝圣,于海路上会遭到阿拉伯海盗和西洋海盗的肆意袭击掳掠,就是整个东西海岸,也会时不时遭到一些讨厌的海盗袭扰。这些海盗有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也有西洋诸国的,更多的则是阿拉干的海盗和马来海盗,频繁劫掠孟加拉地区和印度东海岸,让人不胜其烦。

奥朗则布陆续击败几个兄弟,登上了皇帝宝座。嗣位危机的解除,恢复了帝国的统一和获得了莫卧儿君主的权威。然而,战争使一个军事化国家和社会的财富变得很紧张。这场危机耗费了包括行省和中央金库以及贵族和官吏的个人财产在内的巨大的帝国储备财富的很大一部分。地方军需花销出现了飙升,暂时逆转了收入流向和储备积累,尤其是在战争期间,正常税收流几乎干涸了。

虽然,没有出现引人瞩目或波及广泛的柴明达尔(地主包税人)和农民起义。但是,战争引起的破坏和混乱,加上从1658年开始的数年的干旱。使的整个印度北部和中部,许多地区出现了饥荒。一些地方的饥民从附近的乡村涌进了每座城市。皇帝和各地的埃米尔们被迫在每座城市都开设免费食堂,在这些城市,物资匮乏和储备货币的大量抛入,把物价推高到了饥荒时的最高水平。

因此,作为奥朗则布最为信任的臣子,米尔·朱姆拉非常清楚他们伟大的皇帝最为需要什么。杀死几个竞争皇位的兄弟(此时,另外一位王子达拉·舒科被收留他的阿富汗酋长出卖,将他和几个子女献给了皇帝,并于8月30日在德里被处死),出动大军平定各地的叛乱者,征服四夷,为自己上尊号“阿拉姆基尔(即世界征服者)”,这些都已经能充分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

但是,现在皇帝需要国内的稳定,需要人民的爱戴,需要无数的金银进入国库,需要繁荣的贸易,需要莫卧儿帝国市场上有丰富多样的物资供应。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通商环境。那些讨厌的海盗,会破坏正常的贸易往来,可是孱弱的帝国海军,不足以靖平沿海地区的海盗袭扰行为。那么,这个来自南方新大陆的齐国愿意提供必要的海上力量,帮着帝国维护海洋贸易秩序,那是最好不过了。

对于这一点,精明的孟加拉总督大人认为非常符合帝国的利益。作为回报,无非就是许给齐国更多的贸易优惠政策,允许他们开设更多的商站。况且,这个国家生产和提供的各类工业制成品,完全弥补了帝国市场空白,满足了帝国所需。

他们的钢条、铁器、五金、砂糖、皮具、肥皂(香皂)、纸张、钟表、玻璃、瓷器……等等,在帝国市场上,受到广泛的追捧。米尔·朱姆拉总督认为,对莫卧儿帝国而言,这个南方小国,与那些来自欧洲的国家相比,显得更为重要,能提供的贸易机会更多。

9月12日,舰队司令米尔一行在达卡逗留了十天后,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孟加拉,率领舰队往印度东海岸驶去。

9月15日,抵达位于布拉巴朗河右岸的巴拉索尔,在此,舰队司令米尔拜访了该地的莫卧儿帝国驻奥里萨总督。荷兰东印度公司于此建有一座固定的商馆,他们非常嫉妒地看着齐国特遣舰队数艘战舰排列于码头,并邀请该地总督进行一番检阅和慰问。

奥里萨总督表示,非常欢迎齐国商人在该地建立商馆,开展贸易活动,以繁荣当地市场。齐国舰队军官们例行向总督敬献了礼物,不过其规模和价值完全无法与送给孟加拉总督可比。此举,得到了总督大人的欢喜,慷慨地向舰队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补给,同时赠送了两头大象与舰队。

特遣舰队离开巴拉索尔,继续往南前行,9月22日,抵达高康达素丹王国位于东海岸中部维沙卡帕特南。期间,一名高康达王国的王公试探性地询问,可否从齐国手中购买一批火器。作为回报,他们可以允许齐国商人进驻内陆开始商馆,并提供更加优惠的贸易政策。

自1611年后,莫卧儿帝国多次入侵高康达素丹王国,打得它被迫割地求和。目前,因为莫卧儿帝国皇位争夺,此前主政德干军政的奥朗则布抽身返回北方,去清除一个个竞争者,这使得高康达王国暂时缓了一口气,便想着趁莫卧儿帝国无暇南顾的时候,赶紧武装一下自己,免得又被人家揍得鼻青脸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