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苏伊士港事件(第3/3页)

在埃及行省建立后不久,马穆鲁克便发动了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战争,试图复辟马穆鲁克王朝。驻扎埃及的奥斯曼帝国新军虽然轻易地就粉碎了叛乱。但是,这也让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塞拉姆一世意识到,要稳固奥斯曼帝国在埃及的统治,就不得不倚靠马穆鲁克的势力。

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停止对埃及行省的奥斯曼化,恢复并保留了其统治架构,并转而扶植马穆鲁克贵族阶层。因此,对马穆鲁克贵族阶层来说,马穆鲁克王朝虽然灭亡,但是本阶层的利益却得到了保障。

然而,随着奥斯曼帝国对马穆鲁克的扶植,马穆鲁克的势力日益膨胀,与奥斯曼帝国驻埃及总督的矛盾日益尖锐。首先是马穆鲁克军事实力的增强,在马穆鲁克王朝灭亡之时,其军队受到重创。在加入埃及行省的统治阶层之后,便继续在克里米亚、中亚等地购入奴隶,来扩充军队,马穆鲁克的军队从此恢复实力,成为足可以与奥斯曼帝国新军一争高下的劲旅。

更为重要的是,埃及境内的税收大权被马穆鲁克所垄断。在包税制下,马穆鲁克只要每年向奥斯曼帝国缴纳一定数额的赋税,就可以垄断埃及境内的所有税收,任意向农民、商人征收地租和税费。久而久之,马穆鲁克掌握了埃及境内的财政大权。

到了这个时期,马穆鲁克的实力已经强大到可以挑战埃及总督的权威。此时,奥斯曼在欧洲的扩张也被遏制,帝国的统治者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防御来自哈布斯堡王朝、德意志及波兰等国的进攻。对于埃及这个富饶的行省,它更关心的是维持秩序、确保税收体制的稳定和兵源的输入,而不是调整埃及总督和马穆鲁克之间的权力斗争,在埃及变幻莫测的政治环境中,总督们只能独自应对。

在此形势之下,马穆鲁克逐渐取得了对埃及总督的优势地位,发展到最后甚至可以罢黜伊斯坦布尔派驻的总督。因此,奥斯曼帝国对埃及行省实行的是羁糜统治,它实际上处于自治的状态,而马穆鲁克又在自治的体制下占有极大的政治优势。

作为本地土豪的马穆鲁克人在获得极大的自治权利后,也没忘记自己的老手艺,那就是内斗,以前是争夺的王位,现在却是彼此争夺土地和人口。所以,从17世纪开始,埃及及地方的兵变和叛乱就变成了此地特色表演项目,奥斯曼帝国派来的总督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根本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的行政班底。从上而下的统治,都是依靠埃及地区的帕夏和众多包税人来管理,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各地帕夏的跋扈和胆大妄为。

4月20日,夜半,一群不知来自何方的叛匪,突然袭击了苏伊士港码头,在抢掠了部分靠岸停泊的商船后,一把火烧了几家码头附近的旅社,随后很快消失在夜幕当中。

数日后,一支来自开罗的奥斯曼禁卫军来到苏伊士港,准备迎接和护卫齐国使团一行前往亚历山大港,但带队的禁卫军官却从当地的官员口中获得到了一个让他目瞪口呆的消息。

齐国使团一行十余人,在几日前,遭遇叛匪袭击,全部葬身于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