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海军的雄心(第3/3页)

“……位于北岭半岛(勘察加半岛)上的敦化堡(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海军基地,可考虑转交给云州商社经营,可省却大量的建设费用和人员管理费。”

“……红海地区的几座港口和基地,可以考虑让奥斯曼商社接过去,想必能更加经济划算一点。”

“……”

“如此甚好!”罗守勋满意地点点头,“砍掉了这些海军基地和港口的建设项目后,便可省下来……,嗯,足足省下来九十多万元。不过,大家再议议,看看哪里还能省出一点预算出来。”

“计划中的官兵薪饷增加,是不是可以暂缓。”军需部长、广威将军(少将)姚茂文突然开口说道:“要知道,我齐国官兵的薪饷不仅远远超过秦国等东方国家,更是比欧洲国家的官兵待遇高出一大截。这薪饷再增加,很有可能会超过国内大部分商船水手的薪资。”

齐国的军官不论,其收入一般会超出普通工人的数倍,而普通的士兵收入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国民平均收入线以上。第一年入伍的列兵,每月的薪饷是五块,到了第二年,成为一等兵时,薪饷会增加到七块。

而到了士官,随着年限的增长,薪饷会超过十块以上,甚至会达到军官水平。更不要说,出外作战还有海外津贴和各类作战补贴,战场上还有大量缴获,使得齐国官兵的薪饷远超世界所有国家的军队水平。

这个时期,不论是神州大陆,还是欧陆诸国,乃至孤悬海上的英格兰,除了军官可以享受到“乡绅”待遇,普通士兵的处境是非常糟糕的。

比如,英国的海军军官一般由大量的乡绅子弟担任,形成了英国海军特有的门第制度。英国王室也经常给海战中表现优异的军官授予骑士和从男爵爵位,让海军军官中贵族绅士的比例远超陆军,海军军官人人都以绅士自居。这些海军绅士们退役后往往能在地方上购买庄园,成为乡绅自治制度的受益者。

和海军军官人生赢家的待遇相比,海军的水兵就悲惨多了,而这些恰恰是由于他们的长官刻意造成的。因为在这个时期,英国水兵的工资只有商船水手工资的三分之一,对于老海狗来说毫无吸引力。另外商船的工资都是当场兑付,而海军的传统是扣除一半,甚至还要常年累月的拖欠,形成了海军“留钱则留人”的传统。

在和平时代,英国海军要拖欠水兵两到三年的工资,在战时拖欠七八年也是常事。英国水兵的工资还要扣除养老金(每年大概是7英镑)、被褥费用,在满世界作战时工资也难以寄回家中。英国水兵在前方卖命时,家人在家乡卖身才能生存的事件屡见不鲜。

英国海军的绅士们一点都不想改变现状,他们同商人们一起联手反对增加士兵工资。商人们是因为害怕水兵工资上涨抢走商船水手,海军绅士们父辈亲戚要么就是商船船主,要么自己也经常从商船船主那里拿回扣(英国海军各种物资要比市面上普遍高两三成),也赞成了不涨工资的提议。更何况海军士兵的人头费高了,他们自己的收入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但在齐国,海军也好,陆军也罢,从建军起,由于最初人力资源的极度匮乏,就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线,以较高的待遇吸收社会中最为优秀的兵员,实施专业化、高强度地训练,继而打造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世界强军。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外贸易的极度繁盛,使得整个齐国经济这些年出现了小幅物价通胀,普通工人的平均薪资已经涨到了七块到八块,以至于目前的士兵薪饷便显得没有太多竞争力了。

尽管齐国实施的是普遍义务兵役制度,但过低的待遇,还是让军方不太容易征召到更为优秀的兵源。故而,军方拟将普通士兵和士官的薪饷增加20%,军官的薪饷增加15%,以提振军心和士气。

“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变幻莫测的海洋上,我齐国数万官兵无不是在提着脑袋在搏命。”罗守勋想了想,然后摇头说道:“咱们军费预算再省,也不能省弟兄们的卖命钱。所以,我们再议议其他预算项目吧。……牛将军,你们陆军有没有可优化的项目?”

牛虎闻言,抬起头来,目光不善地看向罗守勋。

狗日的,终于还是向我陆军伸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