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性难驯 多怀激烈游寿的困境与突围(第2/7页)

1934年春天,游寿与陈幻云结婚,由厦门至南京。这桩日后她不愿提及的婚姻,抑或就是她在厦门集美期间所说的对感情生活绝望与痛苦的原因?

这一年,游寿考回南京,与冰雪聪明的好友沈祖棻、曾昭燏等再度同修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她们相约“六朝松”下,在“梅庵”结“梅社”,在玄武湖、鸡鸣寺、扫叶楼等地雅集唱酬,还时邀授业诸师作文酒之会。曲学大师吴梅(字瞿安)、汪东(字寄庵)等乐而从游,并不时评介弟子佳作。最受赏识者,为点绛唇沈祖棻(字子苾)、霜花腴曾昭燏(字子雍)与齐天乐游寿(字介眉)三人。其时,胡小石也兼金陵大学教授,在文科研究所首开“书学史”课程。游寿遵照师训循序渐进,奠定了书家的坚实根基。

六朝松下的梅庵。

渔阳鼙鼓动地来。1937年卢沟桥惊变,结束了游寿与这群金陵才女的游学梦,战火驱赶她们仓皇上路,各奔东西。两年前曾昭燏就留学英国,入伦敦大学专攻考古学。此刻正面临着继续留在异国还是归国的选择。沈祖棻读研究生时,钟情于小她四岁的金陵大学本科生程千帆。“楚辞共向灯前读,不诵湘君诵国殇”,日寇进逼,沈祖棻只得作“新婚别”先行入蜀。战乱中,沈祖棻写下《涉江词》,获得“易安而后见斯人”(朱光潜评语)之誉。

1936年,游寿获金陵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为《殷周二代的神道观念》。日寇入侵,游寿尚在择业。其夫陈幻云在江西临川地方法院任首席检察官。游寿随夫宦游,在临川参加雷洁琼组织的妇女抗战救国运动。1940年春,陈幻云调任江西河口地方法院首席法官,游寿随之养病,并开始整理《资治通鉴》札记,续写《李德裕年谱》。疾病稍好,回家乡执教福建省立一中。这年初夏,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的胡小石,将游寿推荐给新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谢循初。7月29日,胡小石在给游寿的信中说:

介眉贤弟:
日前得飞书,极欣慰。寇机肆虐渝市,两月来几日与死神相挡拒,近时多雨,警报乃少闻耳。寒家在此,惟寓庐略损,大小人口幸无恙,望莫念也。女师学院校址定白沙,在重庆上游百余里,由重庆搭轮船一日到。开学原定十一月中,顷闻有提早之说,不知如何。光炜因本期仍需赴滇,上周专函循初先生,请其将弟之国文系讲师聘书直寄河口。 白沙环境甚佳,惟冀大局无虑耳。瞻望四方,我心如捣。奈何,奈何。光炜下月二日飞昆明,有书请寄昆明云南大学。幻云兄近况何似?前赐和章风韵清劲,令人低回。此行往滇,仍携之行箧中也,匆匆不一。
顺颂俪福!
光炜 顿首 七月二十九日7

战时求职不易,然女师学院所在的白沙镇在重庆江津县,距离江西河口漫漫数千里。陈幻云在江西履任不能相送,作七律诗一首作别:

六年前予有西凉之行,介眉过江相送,时值初冬,戴霜月而归。今其人入川,亦正其时,予以羁宦阙为面别,情见乎诗:
江潭摇落殒微霜,送我西行六载强。
今日君行谁送别,只应红树对斜阳。8

战争改变了国人的生命轨迹。1938年9月,年方而立的曾昭燏回国,应李济之邀,来到迁徙昆明的中博院担任专门设计委员。1941年中博院迁到李庄后,曾昭燏就任中博院代理总干事。因人手不足,她想到同学游寿。

此时,陈幻云调陪都重庆任司法院司法行政部编审。游寿在江津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当了一阵讲师后,接到曾昭燏之邀,准备启程。她与丈夫才相逢又别离,个中原委,冷暖自知。游寿曾写道:“曾昭燏从国外回到昆明,又辗转到四川南溪李庄山中,她要打开‘善斋’一批青铜器,便找我去。在旧中国,一个研究金石的人能看到拓片,就可满足,现在能看到许多青铜器,太好了。”9这一个“好”字,未必没有内心的悲苦。

游寿是1942年10月到的李庄中博院,一年后调到中研院史语所。她在李庄整整待了四年零两个月。最初在李庄镇上的中博院。她治学的路径与李济、曾昭燏、吴金鼎等“海归”考古学者大相径庭,不免有卞氏抱玉无人得识的苦闷。于是,她改投远离李庄镇五六公里的板栗坳的史语所,改名游戒微。

游寿到史语所是作善本书库管理员,属补缺救急的临时之举。1943年3月底,史语所善本书库的管理员王育伊“急于赴渝”,坐镇史语所的董作宾致函傅斯年,“继任育伊之人,乞兄注意物色”。这段话放在今天很不好理解,图书管理,无非是采购、整理、编目、上架,借出还回等,就像商店的营业员,只要大字认得一筐,钱不致数错,谁都能干。而当年史语所不同,图书馆是傅斯年建设新学术的重要保证。李庄史语所图书馆“大门是一排九间,门内的大厅也是一排九间,中间的七大间是汉籍书库,这无疑要算大后方唯一的文史图籍最完备的图书馆。最后一进是西籍书库,还有些善本书中研院史语所所在的栗峰山庄牌坊头。分存第三院。这里共有中文书十三万多册,西文书一万多册,中外杂志两万册。因此,除了史语所的同人阅读之外,许多有关系的机关团体,都有人在这里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