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当世高人(第2/2页)

张堪其后又曾因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来犯的一万骑兵有功,拜为渔阳(今北京附近)太守。

张衡身为名家之后,天资聪颖,少善属文,游学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

难得的是,其虽才高于世,却从无骄尚之情。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结俗人。

十九岁那年(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张衡感觉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乃拟班固《两都赋》,创作《二京赋》,以讽谏世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完全模仿《两都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构成上下篇。

《西京赋》着力铺陈长安富丽堂皇和穷奢极侈的景象,在极度夸张的描写中衬出其荒谬之处,表达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彻底否定;《东京赋》则描写洛阳的俭约、礼仪,以为对比;歌颂东汉君主崇尚懿德、俭而不陋的礼治成就,目的是要人们汲取西汉的教训,悔而改之。

《二京赋》的创作动机及其艺术形式虽本源于《两都赋》,但篇幅更长,辞藻更美,气势更盛,内容更广,有政治的讽谏、社会事物的描述;又有历史的反思、哲理的寓含;更有感情的倾泄、意境的飞扬,文思恣洋,蔚为大观,“下笔绣辞,扬手文飞”。被后人称为两汉散体大赋“长篇之极轨”,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将之收入《昭明文选》。

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张衡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出任南阳主薄,掌管文书工作。八年后鲍德调任京师,张衡即辞官居家,致力于探讨天文、阴阳、历算等学问。

在张衡看来,写文章和做官,都是雕虫小技,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学家。他的成就涉及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