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接头(第2/3页)

大吐了几回,最后胃里空空的,只剩下酸水,感觉就要把胃也吐出来了。他晃晃悠悠着站起来,肚子疼赶紧递上手绢。

向小强一边擦,一边看着外边围观的大人小孩,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脸色有的兴奋,有的不忍,有的漠然,反正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反应剧烈的。

他靠在墙上,长出了口气,问道:

“怎么回事?”

“等一下大人,”肚子疼忙道,“属下去看看布告。”

过了片刻,他回来了,脸色铁青,咬着嘴唇,半天才说:

“南明奸细……刚刚枪毙完,切下人头示众……两个人是二处的……”

“南明奸细……”向小强喃喃地重复着,闭上眼睛。

他叹了口气,问道:

“其余的呢?”

“不知道。”

“你不是看布告了吗?”

“布告上只写的‘南明奸细’。那两个人……”肚子疼也闭上眼睛,声音略颤抖着道,“那两个人……我是看……看人头才认出来的……”

“哦,看人头……”

两人靠着墙壁,平稳了一会儿呼吸。然后向小强问肚子疼:

“你看我脸色怎么样,正常了吗?”

“嗯,差不多了。队长,你看我的呢?”

“也正常了。”

向小强深吸一口气,说道:

“那好,我们进城。事情总得去做。”

……

城门口站岗的大兵并不是像向小强想象中的那样,盘查行人、翻行李、顺手牵羊、外加调戏大姑娘小媳妇,而根本就是搬两张小凳,弄张小桌,坐在那甩扑克,对身后进进出出的行人,根本不闻不问。

当然,对这两辆摇着铃铛、横冲直撞的自行车,他们还是抬头看了一眼的。这年头自行车还不多,骑车子的一般都不是老百姓。

这时候穿长衫戴礼帽的人还是不少的,但骑着车子,又带着墨镜的,就吓人了。两个大兵大概猜到了什么,下意识地把凳子往路边挪了挪,尽管根本挡不到人家。

这就是他们这身行头的好处了。礼帽长衫很常见,不像军装那么引人注意,但简单的墨镜和自行车又表明了他们不是好惹的,是有背景的,能挡掉很多麻烦。必要的时候,腰里还有粘杆处的“派斯”。

进城后,向小强放慢速度,和肚子疼并肩骑,小声问道:

“为什么他们在桥上查得那么紧,这里却那么松?”

肚子疼答道:

“队长……”

“咳咳,从现在开始,改口叫证件上的名字。”

“是,佟……佟大人。”

“嗯,”向小强笑道,“说吧,福海。”

因为是粘杆处军官,他们的证件上的身份都是旗人。

向小强满姓佟加,叫德昌,汉名就叫佟德昌,镶黄旗,北京粘杆处总署上尉军衔,还有爵位,三等轻车都尉。

肚子疼满姓马佳,叫福海,汉名叫马福海,镶黄旗,北京总署中尉军衔。

肚子疼说道:

“佟大人,这不奇怪,我大清……”

说着,他偷看着向小强对这句“我大清”的反应。

向小强微微一笑,没有异议。现在已经进入清朝腹地,而且是城里,必须在语言习惯上改掉破绽。不然的话,细节就能要命。

肚子疼见他这么有悟性,也一笑,继续道:

“佟大人,我大清官兵是在各处要道设立关卡,稽查南逃的百姓,但也不是到处都那么严。真正严查的地方,是那种出城后的必经之路,像我们夜里过的桥就是的。再说从那儿过的,一般都是出远门的,身上还有盘缠,也容易敲到竹杠。至于城门口,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太多了,查不过来,要是挨个查的话,城门早就堵了。再说这是城里,保不齐哪个看着不起眼的人就有背景,七通八通就能通上天。他们这种大头兵也省得惹事了。”

向小强点点头,边骑车边观察这现在的徐州城。这可是他的故乡啊。

唉,看起来真不怎么样,到处都灰蒙蒙的,比城外规整点,道路也比较窄,最多并排开两辆汽车。柏油路面,不想城外的土路。但柏油路也是坑坑洼洼的,有些大坑里还有积水,结着薄冰。

两侧主要都是低矮的建筑,一两层,大部分是青砖的老式房子,偶尔还有水泥的西式楼房。

……

这里没有南京街头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没有电车,没有豪华老爷车,连黄包车也不多。没有百货商场,甚至没有大广告牌子。

街头行人几乎都是灰色、黑色的大棉袄,抄着手弓着腰,慢慢地走。南京街头,乞丐差不多就穿成这样了。但在这里,穿这样的都是普通市民。

偶尔有一辆黄包车跑过,上面坐着的人,穿的不是绫罗绸缎、狐腋貂裘,就是西装革履、戎装佩剑。总之都是鲜衣怒马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