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天鹅痛宰海东青(第2/5页)

不过向小强之所以悄悄的问,就是他知道可能有些异想天开。迫击炮弹毕竟不是为飞机设计的,肯定有问题。

果然,陆航司令考虑了一会儿,回答说恐怕不行。他提出了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比如,这么多小炸弹肯定不能简单堆在弹舱里,肯定需要专门的设备。还有,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装弹时肯定要把所有炮弹的保险栓拔掉。一大堆拔掉保险栓的迫击炮弹堆在一起,加上飞机起飞、俯冲、躲避战斗机、高射炮的冲击波……等等可能的振动,很可能在弹舱里爆炸,机毁人亡。或者,可能还会有一两枚卡在弹舱里,降落的时候爆炸。

这种想法很好,但炮弹需要专门的处理,弹舱里也要加装专用设备。或者干脆专门设计一种小炸弹。……但是,这次是来不及了。

向小强也知道,不能为了多杀伤敌军飞机,就拿自己飞机冒险。一方面是道德问题,另一方面,这次空袭过后,明清之间的大空战时代就到来了,每一架飞机对大明都是宝贵的,尤其是贵重的双引擎轰炸机。

……

明军的385架飞机集结编队完毕,为尽量隐蔽,爬升至6500米的高空,在南京和镇江之间飞过长江,然后兵分三路。

东路飞向东台机场、宝应机场;中路飞向泗洪机场、凤阳机场;西路飞向合肥机场、六安机场。一般的军用机场都只是一个大队,几十架飞机。而这六个机场均为团级机场,飞机都超过一百架。这是指向长江东段防线的六把匕首。

长江已经在身后了。三个分机群相互发了“好运”的无线电信号后,开始分散,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

中路和西路机群转向西飞行,东路机群继续飞向正北。

航程最近的就是东路。宝应机场离南京只有八十公里,将是第一处打响的地方。

“天鹅”轰炸机的驾驶舱很挤,并不像后来的四引擎轰炸机那样,从头到尾一条大走廊,前后、左右、上下都有成员岗位。“天鹅”只有四名成员,而且都集中在前半部:机长兼驾驶员,机首机枪手兼副驾驶,座舱后部机枪手,投弹手。

机长拍拍副驾驶,往下指了指,示意他到机首去。副驾驶点点头,弯腰钻到机长脚下,爬进机首的玻璃罩里,抱住机枪把,上下左右试了试,很好。

机首玻璃罩里虽然实际空间狭小,但视野开阔,一点没有狭小的感觉。

现在已经飞了一半路程了,已经远离长江浓雾,这里已经是良好的多云天气了。从高空俯瞰苏南大地,就像一匹绸缎,水网密布,一块块水田反射着夕阳,其间田埂小路纵横,纹理非常好看。

在此之间,白云一大块一大块的,好像棉絮一样。

副驾驶和大多数轰炸机飞行员一样,都是第一次飞越长江进入清境,也是第一次真实轰炸。紧张、害怕、兴奋,大皮手套里的手紧紧把着机枪,两眼紧张搜索着四周。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架清军战斗机出现。机腹下方也没有高射炮的黑云。

每个成员都在祈祷:希望能这样保持到宝应机场上空。

……

东路机群再次一分为二,一部分向东飞去,轰炸东台机场去了。

飞到高邮湖上空了。

下面宽广的高邮湖呈灰黄色,夕阳波光粼粼,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机长看着方向表,从座位底下抽出飞行图,在上面标了几下,然后扶了扶氧气罩,向前方望去。

前方是俯冲轰炸机编队。进攻开始的时候,要由他们率先扑下去,干掉高射炮阵地和指挥塔,然后再由自己的水平轰炸机编队向地面的飞机投弹。

他抬头向上看去,上方是战斗机编队。它们呈四四队形散开,显得很小。

很快,下方的高邮湖渐渐变窄,最后缩成了一条河。——宝应就在前方。

耳机里出现了机群领队的声音:

“弟兄们,今晚回去喝酒,我请客。”

然后,是一片轻松的笑声。大家都知道,已经飞临宝应上空了,还没见到清军战斗机,即使他们现在起飞也来不及了。奇袭基本算是成功了,剩下的就是战果大小的问题了。

耳机里出现俯冲轰炸机编队领队的声音:

“那偶们就弗客气喽!早就听说南京的鸭子老好吃,呵呵,今晚一定要尝一尝。”

战斗机编队领队不冷不热地道:

“我说都小心点,在这让人家打下去,晚上只能吃高邮皮蛋了。”

“高邮皮蛋也不错啊!我还没吃过哩!”

这时候,机群下方开始出现一朵朵黑云。

“清军高射炮!都闭嘴,”机群领队说道,“开始了。鱼鹰准备。”

俯冲轰炸机领队答道:

“鱼鹰就位。”

“做了他们!”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