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造王者反叛(第2/4页)

嗅觉灵敏者都闻到国内政治空气异常,北方4月份差不多同时爆发两场叛乱。约克郡南部一位号称“雷兹达尔的罗宾”的人率先登场,他的真名叫约翰·科尔尼斯,是沃里克的远亲和忠实追随者。他们把矛头对准朝中“奸臣”伍德维尔氏,抗议国王欺骗纳税人的钱财装入私囊。约克郡北部,领导第二场叛乱的人自称“霍尔德内斯的罗宾”,他的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珀西的旧家臣罗伯特·希尔亚德,这场叛乱与前一场没有关联,纯属借机发力,他们的口号是“驱逐约翰·内维尔,恢复珀西家族继承人的合法权利”。

第一场叛乱还在聚集人马时,沃里克的长弟,当下的诺森伯兰伯爵约翰·内维尔召集人马迅速将其驱散,雷兹达尔的罗宾逃跑;第二场叛乱直接威胁到约翰·内维尔的利益,他毫不含糊转身北上将之扑灭,逮捕据称是“霍尔德内斯的罗宾”的家伙,并亲自监斩这位领头者,实际上抓错了人。

沃里克曾劝说长弟共同举事,他警告说,赫伯特如果把女儿许配给珀西家的继承人,国王早晚可能恢复珀西家的诺森伯兰封地,但约翰·内维尔无动于衷,他对自己现在获得的地位与财富颇为满足,仍然保持忠诚。爱德华四世眼看北方两场叛乱迅即平息,对约翰·内维尔的忠诚度大为放心,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6月初带着弟弟格洛斯特公爵巡游东部。

约翰·科尔尼斯第一次叛乱被平息其实是假象,因有沃里克撑腰且蓄谋已久,趁着约翰·内维尔还在约克郡北部,6月初重新聚集人马起事,他们快速向南穿插,沿途招纳同党,准备到伦敦一带与沃里克会合。国王还在东部悠然巡游,18日消息抵达他驻跸的诺福克郡时,叛军已越过林肯郡。与此同时沃里克登陆英格兰,公开号召自己家臣和支持者拿起武器来“平息北方叛乱”,其实他想借此名义帮叛军聚集更多人,麻痹国王和约克党的贵族。爱德华四世最初还寄望沃里克和乔治前来协助,浪费了本就不多的宝贵时间,到7月初才有所警觉,立即通告全国除非得到国王授权,不得响应任何人的武装召集令。

据一位教堂司库目击,叛军多达6万之众,当然这是严重夸大的数字,可无论如何形势非常严峻。爱德华四世发出勤王号令,决定亲征平叛,但事发太过突然,国王手头无充足兵力,军费也没有着落,彭布罗克伯爵赫伯特和新晋封的德文伯爵接到通知后已仓促开拔,但短时间内难以抵达。因约翰·科尔尼斯的首次叛乱轻松被驱散,爱德华四世有点大意,在诺福克郡召集了1200余名士兵即出发,当他带兵来到剑桥郡内瓦克时,发现敌军是自己三倍多,赶紧撤回诺丁汉郡,重新在东部地区募集兵马,写信给考文垂市长请求紧急拨款。

两次征收巨额税款无所作为,国王的威信受损,东部应召前来勤王者寥寥,爱德华四世只得放弃主动出战的打算,老老实实等待赫伯特的援军;所幸叛军不敢攻击国王,只在远处徘徊等待沃里克。伍德维尔氏是叛军攻讦的主要目标,考虑到他们的安全,爱德华四世将他们遣走,里弗斯男爵带着次子约翰·伍德维尔去威尔士赫伯特的城堡,斯格尔男爵前往诺福克。

婚姻宽赦书已拿到手,沃里克召唤克拉伦斯公爵、约克大主教、第十三代牛津伯爵前往三明治港会合,7月4日一起渡海前往加莱。克拉伦斯渡海前曾逗留坎特伯雷,老约克公爵夫人力劝儿子不要反叛兄长,但他已经听不进去。7月11日,约克大主教在加莱主持克拉伦斯与伊莎贝拉·内维尔的婚礼,因为处于特殊时期,仅简单庆祝完事。

第二天,沃里克和约克大主教发表宣言,矛头没有对准国王本人,还是人们熟悉的那些老论调:指责“良治缺失、司法不公、朝政腐败、税收沉重”,要求“清除朝廷中的奸臣”——当然指伍德维尔氏和彭布罗克伯爵,呼吁应该重用那些血统尊贵的贵族,这当然暗指沃里克和克拉伦斯等人。他们拐弯抹角地警告,若王国不能实现良治,爱德华二世、理查德二世、亨利六世就是前车之鉴。

因肯特与加莱隔海相望,沃里克当年清剿海盗,保护英格兰商船,在此处人气颇旺,肯特成为他在南部谋叛的最重要基地。7月16日沃里克再度回国指挥叛乱,他们一行迅速登陆肯特郡,与策应的人马在坎特伯雷会合后直奔伦敦。伦敦市长可能不知道沃里克已经叛变,听信他“北上支援国王”的谎言,同意他借道伦敦北上。沃里克到来时,伦敦市民涌上街头向他欢呼。听说沃里克军北上,约翰·科尔尼斯知道爱德华四世回伦敦的路已被切断,率领北方来的叛军南下与沃里克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