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3页)

傅薇随即问道:

“听说毕副军长,许副官长暗杀了杨将军,施行兵变,是吗?”

白云森反问道:

“怎么,为这事来的?要把消息印到《新新日报》上吗?”

李兰忙道:

“不!不是!这事是我刚告诉她的。她原说好要到九丈崖前沿探访,昨晚,我也和舅舅说过的,可现在舅舅……”

白云森点了点头:

“这消息无论如何不能泄露出去!大敌当前,我们不能动摇军心,傅小姐你说呢?”

“是的!”

“为了不使陵城毁于战火,我军决定今日突围,九丈崖守军已奉命后撤,小姐无探访之必要了!”

傅薇一惊,这才注意到了房间里的凌乱。

“昨日在光明大戏院,军长不是还说:陵城古都固若金汤么,今天怎么又……”

杨皖育不耐烦地打断了她的话:

“军情瞬息万变!姓毕的一伙又勾结日军,战况恶化了……好了!好了!不说了,军事上的事,说了你们也不懂!”

白云森尽量和气地道:

“杨副师长说得不错,情况恶化了,我们要马上突围,军部现在也要撤退,小姐还是回家安置一下吧!我军一走,鬼子就要进城了。”

傅薇抿着嘴呆了一会儿,突然道:

“白师长,杨副师长,我也随你们一起突围!”

李兰兴奋得脸色绯红:

“太好了,二哥!白师长!就带上她吧!这样,我又多了个伴!”

杨皖育未置可否,只用眼睛盯着白云森看。

白云森皱着眉头来回踱了几步,在傅薇面前站住了:

“小姐,这很危险呵!如果……”

“我不怕!”

白云森终于点了头。

“好吧,你就和李兰一起,随那几个女译电员一起走,几个女同胞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谢谢白师长!”

“李兰,带她到三楼电台室去吧!记住,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离队!还有,不要穿军装,你们是随军撤离的难民,不是军人!”

李兰点点头,看了白云森一眼,说了句保重,随后带着傅薇出了门。

两个女人刚走,桌上的电话响了,城北矿业学院的学生又打电话来,声言已组织了四百人的学生军,即刻要到小白楼请愿参战。白云森告诉他们军部已从小白楼撤出,要他们立即解散。他们还在电话里争辩,白云森不愿再听,“啪”的挂上了电话。

刚挂上电话,周浩一声“报告”,又进来了:

“白师长,杨副师长,姜师爷死了!”

“哦?!”白云森怔了一下:“咋没听枪响?”

杨皖育脸一黑:

“莫不是你放跑了他?”

周浩眼圈红红的:

“不!不是!我……我走到他的房间,见……见他已睡死过去了,好像刚咽气。”

周浩递上杨皖育的手枪,又把几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捧到了白云森面前:

“这是老师爷留下的。”

“哦?!”

白云森展开纸要看,杨皖育却说:

“甭看了,这老僵尸不会留下什么好话的,咱们快收拾一下,准备走吧!”

周浩眼中汪上了泪:

“二位长官还是看看吧!这是……是为咱新二十二军留下的文告。”

杨皖育不相信,挤到白云森身边看。

果然,那是份《泣告全城各界民众书》。老师爷似乎拿出了一生考科举的看家本领,临终还做出了一篇绝好的文章,文章用笔不凡,一开头就气势磅礴地纵论天下大势,历数新二十二军抗日的光荣,而后,笔锋一转,谈到了艰难的陵城之役,谈到了新二十二军和陵城父老兄弟的骨肉之情,随之泣日:“身为华夏民族正义之师,降则大辱,虽生犹死;战则古城遭殃,生灵涂炭。新二十二军为求两全只得泣别父老,易地而战。”文告

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了几行蝇头小楷,那才是他简短的遗言,遗言说,他跟随军长半生,得其知遇之恩,未能报答,如今,也随军长去了。他既然不能救陵城二十二万生灵于水火倒悬,只得留下这一纸文告,对新二十二军的后继者或许有用。

白云森和杨皖育都默然了。

半晌,白云森才感叹道:

“一个尽职尽忠的慕僚!”

杨皖育刚点了下头,旋即又摇起了脑袋:

“幕僚的时代毕竟他妈的结束了!”

白云森把文告重新叠起来:

“也是。军长糊涂,姜师爷也糊涂。”

周浩脸上挂着泪,大胆地争辩道:

“师爷不糊涂!他许是算准了我……我们要杀他,才……”

白云森没作声,心头却恍惚骤然掠过一阵阴风,直觉着浑身发冷。不错,老师爷是明白人,也算是个正派的好人,死也死得干净,不拖累别人。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也许他就做不到。

拍了拍手里的文告,他转脸对杨皖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