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再破大营(一)(第2/3页)

皇帝微微皱了眉头,大正月的,实在是不想提这些烦心事,“无非是要朕多给粮草银饷罢了,除此之外,还能怎么办,皇后,说说你的意思。”

“是,这发逆居然弃芜湖不顾,要先去驱赶张国梁,可见江宁城中的洪秀全已经被皇上大军的天威吓破胆子了。”杏贞先是捧了皇帝一句,皇帝得意一笑,“解了句容之围之后,又几次渡江,扫清了江宁城的外围,看来,下一步,江南江北的大营又要危险起来了。”

“鱼刺在喉,不吐不快,皇上的这两座大营实在是太让洪秀全难受了,这鱼刺不拔了,恐怕洪秀全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

“皇后你说的极是,可之前两座大营刚刚被打破过,陆剑瀛和向荣还因此战死,朕怕这次他们也是守不住!”咸丰皇帝不无担忧地说道。

“守不住也要守!虽然这江南江北两座大营互不统属,可毕竟是唇齿相依,若是再被打破,恐怕苏南的局势就难看了。”杏贞斩钉截铁地说道,“臣妾觉得让他们守住大营便可,眼下无须出营迎战收复失地,须知拳头没打出去之前是最能吓人的,因为没打出去之前,永远不知道拳头该有多重。”

“西攻东守,这便是眼下的政策,皇上以为如何?”

咸丰皇帝点点头,“你说的极是,那便命何桂清、和春、祥厚、张国梁守城为上吧,就这样发下去给军机处,就叫军机处拟旨下去便是。”

“是。”杏贞温顺地听从皇帝的意思,在折子上用血红的朱笔写了一行小字,如今皇帝越发懒洋洋,除了军机处的几个人和肃顺之外,六部九卿亲贵大臣都难得宣见,国事之中除了南边的军事之外,政事少有打理,只是敷衍地叫杏贞写上“知道了”“依议”或者“交该部议奏”这样的模棱两可不用费脑子给出决定意见的话儿,只有军事上和军机还有皇后会商议一番,每日只是在园子里头听戏,或者是和嫔妃厮混。

料理完了政事,杏贞又和皇帝说了些闲话,谈起嫔妃们的事儿,杏贞笑道:“今个早上起来,玉常在打发人来我这里头说身子不爽利,要请太医,臣妾已经让太医去她那里瞧着了。”

“她身子怎么了,有么有什么大碍?”咸丰皇帝懒洋洋地说道。

“说是心口有些闷,等下小太监应该来报信了,想必没什么大碍。”杏贞说道,帮着收罗好奏章折子,叫小太监拿出去还给军机处,“皇上今个要叫起吗?”

“不叫了,眼下也没什么大事,让军机处的人料理便是,横竖他们会上折子,朕瞧折子便是了。”咸丰皇帝说道,“今年冬天也不算冷,想必园子里头的春色必然是极好的,到时候朕带你去万春园和清漪园逛逛,那边的柳树桃花倒是比这园子里的好。”

“是。”

两人说了几句闲话,小太监如意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连忙磕头不已,“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

“慌慌张张地,有什么喜事?”皇帝在炕上皱了皱眉头,如意的声音有些刺耳,他拿了个翡翠的鼻烟壶出来,放在日光底下照了照,那碧色汪汪一片,极为通透。杏贞也瞧着如意。

如意抬起来瞧了皇后一眼,复又低下头,声音里透着喜气,“太医说,太医说,玉常在已经有三个月的身子了!”

“什么?可是真的吗?”皇帝大喜,丢在那个鼻烟壶,连声问道。

“原本请脉的太医不敢肯定,又特意请了太医院院正来请脉,这才定下来的,想必是没有错。”

“好好好。”咸丰抚掌大笑,杏贞也连忙恭喜皇帝,“自从你和丽妃之后,六宫就再无人有身孕,如今还是玉常在有福气!”咸丰皇帝朝着杏贞说道,眉毛连连抖动,看起来是高兴极了。

“是呀,玉常在如今有了身子,可见是有福分的,臣妾会叫人好好打理玉常在的胎,皇上不用担心。”杏贞面上也是喜悦地笑着,丝毫不见酸涩之意。

“有皇后在,朕那里有不放心的,走,皇后,跟着朕一起去瞧瞧玉常在。”

“是。”杏贞被皇帝拉着手,温顺的走出了勤政殿。

……

咸丰六年正月十九日,李秀成部渡江抵达六合,做出意图北上进击在镇江驻扎的清军的架势,去年天京事变之后,江北的镇江、瓜州等地相继失守,江南大营的清军进扎天京高桥门、龙脖子,进逼秣陵关,江北大营则是扫清了镇江等地之后,移驻江宁对岸的江浦,浦口,会同江南大营,缩小对天京的合围之势。

这时候的江北大营恰好重建,兵多将广,物质丰盈,统帅德兴阿拥有兵勇一万五千余人,以浦口、江浦之间的陡冈、安定桥、小店一带为重点,分驻于西至江浦石继桥、高旺,东至瓜州、三岔河,北至来安,石冠集的广大区域内,绵延两百余里;长江内则有水师巡船往来游弋,以资接应,声势浩大。德兴阿甚至得意地给咸丰皇帝上奏道:“各路马步兵勇,或多或少,择要分布,有警则奋勇上前,贼多则添拨接应;祥厚一军驻扎石佛寺,无论何处紧急,皆可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