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天京天京(一)(第3/4页)

“奴才惶恐,请母后皇太后示下。”

“江南各地的安抚流民该如何?怎么办?谁办?是总督府办,还是藩台料理?钱哪里来?这都是个问题,要先考虑周到。”

“这……可眼下江宁之地,还是战火连天,说这些似乎言之过早了些。”文祥恭敬回道,这话确实没错,如今这江宁等地还是长毛贼的地盘,说在这些地方安民,似乎早了些。

恭亲王站在前头默不作声。

“不早了,发逆必败,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儿。”慈禧太后在珠帘之后柔声说道,自信满满,“以前本宫和先帝就曾经提起,洪秀全等人早就被金陵的花花世界眯了眼,惑了心,再也提不起斗志了,当年他派了多少兵北伐?才两万,那时候江宁的发逆大军估计在四十万之数。”陈孚恩跪在后头不由点头表示赞同,“才两万人马,就想横扫六合?想着定鼎中原,这难道是要全取中国的架势吗?”

“那时候是国朝最危险的时候,洋人在海上虎视眈眈,洪秀全纵横桂湘,所到之处,无不呈现摧枯拉朽之势,军心之盛,就靠着八旗绿营那些不中用的,团练没起来,僧王又不能太过南下远离京畿,嘿嘿,这天下,那就是姓洪的了!可是洪秀全杨秀清眼皮子浅,被金陵的美女金银迷花了眼,安心在安乐窝里斗来斗去,这才让咱们有了喘息的机会,也不怕大家伙笑话,那时候本宫陪着文宗皇帝,夜里最怕的就是收到哪一处又丢了的六百里加急,若是收到了,这一夜就是休想安睡的,文宗皇帝夜夜长吁短叹,辗转反侧,无一日可安宁入睡的。”

恭亲王连忙跪下,和着后头的军机六部尚书一齐磕头,“臣等无能,死罪!”

“这不是你们的罪过,先帝和本宫都是知道的。”慈禧太后继续说道,安慰着养心殿里的这些重臣们,“当年明太祖在金陵,不过也是号称吴王而已,朱升三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成就明太祖两百年基业,只不过洪秀全无用罢了,没入金陵,就已经自称天王,天父之子,嘿嘿,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着要改朝换代的心思,这是洪秀全自己个蠢,也是咱们的机遇,可是,咱们都不要小瞧民变!”慈禧声音转肃然,“这情景如何相似!唐太宗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诚哉斯言,当年明太祖也是靠着白莲教发的家,对付的也是蒙古族建立的大元朝!若是还是漫不经心,毫不顾忌民生民事,就算平了洪秀全,将来还有无数个洪秀全,议政王。”恭亲王称是,“文祥的折子虽然简了些,可还是堪用,发下去,也是新帝的一个德政,本宫今个的这番话,虽然难听了些,可毕竟是实话,若是洪秀全有着明太祖皇帝一般的眼界和才能,咱们就都该回长白山老林喝雪水,嚼草根了!履霜坚冰,未雨绸缪,不在于练就多少新兵,而是在民心向背,本宫和皇帝在深宫之中,两眼一抹黑,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你们呈上来的,若是你们执政的大臣,地方的父母官再马马虎虎,没有仁爱百姓的心,将来洪秀全虽死,必定后继者无数!”

“奴才(臣等)谨遵母后教诲。”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李绅年轻时写的《悯农二首》,世人称之为悯农诗人。后来李绅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从国子助教做起,晚年官至宰相,封赵国公。官后渐次豪奢,他爱吃鸡舌,每餐耗费活鸡300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列位臣工,人都是会变的,肃顺当年何尝不是报着报效先帝知遇之恩的想法入仕的?可是后来到底还是跋扈了,议政王,吏治是该整顿一下了。”

李秀成一行人到了天京城下,只见城门半掩,只有几个懒洋洋的太平军士卒拿着木棍在把守着,见到李秀成一行人过来,连忙窜了起来,又连忙喊着:“头,快出来,生意来了!”

一个胖子从城门洞里慢慢踱步而出,眼睛朝上看天,不可一世,瞥了李秀成一眼,见到李秀成衣着华丽,却没有打着旗号——为表尊意,李秀成早就命人偃旗息鼓,把大秏收了起来。那胖子断定这是个有油水的人,挥手让手下的啰啰退下,“你要进城?”

“正是。”

“票呢?”

“什么票?”李秀成有些疑惑。

那个胖子大怒,大喝道:“放肆!进出天京城都要票子!没票休想进城!”

李秀成也不动怒,挥手让后头的人稍安勿躁,“还请明示,我许久没有天京城了。”

那胖子摆摆手,也不再生气,“进入天京城都要洪氏票,‘京内又正总鉴’信王殿下洪仁发、‘御林兵马哥’勇王千岁洪仁达下的命令,这是规矩!天王他老人家定下的。”

“可我并没有洪氏票,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