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灯前笑语(四)(第2/3页)

太后更是没人了,虽然垂帘听政许久,可铁杆的心腹没有几个,毕竟不是直接临朝的,官员对着自己缺乏天然的投靠吸引力,还要等着再过几年,这些洋务出来的新人,能爬到中层官员的时候,那时候再好好挑拣一番,一时间没人想到合适的人选,文祥说了几个人,有些是老学究老顽固,有些是身子不甚太好,都不是去险恶之地的最佳人选,曹毓瑛想了想,这新疆学政,怕是九死一生,没有什么好处暂且看不到,怕是免不了要去英烈祠一趟,“这林福宇出了这个主意,何不让他去试一试?自己出的法子,想必自己心里也是有万全之策。”

大家都觉得这样可行,只不过恭亲王问:“此人本官已经几级了?到三品是不是超擢了?”

文祥看着曹毓瑛,曹毓瑛想了想,想了想林福宇的履历,“林福宇是咸丰三年的进士,如今已经十几年的历练了,初任青神县知县,同治三年到都察院任职,如今也已经四年了,虽然为正七品,可国朝惯例,御史外放,原本就要是连升几级的,新疆新设行省,初始品级不宜太高,学台可设为正四品或是从三品。”御史外放一般能放到五品以上的职位,各部的郎中或者是员外郎,或者是直接外放为道台或者是按察使,所以御史有一步登天之说,曹毓瑛知道太后要奖赏林福宇出的主意,所以想了这么一个法子出来。

曹毓瑛一说,大家果然满意,虽然是超擢了,可到底是要去新疆那个战火纷飞的地方的,虽然富贵险中求,但也没有要把命搭上的,如此以来,升到学政不为过。“从三品吧,新疆原本就远,如今又乱,虽然新设,可也不能少了学台的威风气势,论理,这些偏远的地方应该升个一级半级的,不然谁愿意去那些地方?不过如今且谈不上这个。”太后拍板决定了下来,如今还是三十五岁的林福宇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一步登天,片刻之间,从七品御史飞升到了从三品的新疆学政,走完了别人一辈子都走不完的仕途之路。

“好了,这事儿暂且放下。”慈禧太后顿了顿话,“军机处对着彭玉麟的事儿,怎么个意思?”

“这些日子弹劾的折子实在是不少,如今朝野物议多的很,说彭雪琴私纳逆贼家眷,与国法不合,沸沸扬扬,总应该有个说法才是,彭玉麟到今个时候了,还没这不,湖南巡抚曾国荃也上了弹劾的折子。”中枢的人都知道恭亲王对彭玉麟一事态度暗昧不明,似乎既对着清流们的大张旗鼓不以为然,但对彭玉麟去职这件事,也是乐观其成,所以恭亲王也没说自己的态度,只是说了今日收到了曾国荃的折子。

“曾老九?他不好好办自己的差事,管着北洋的事儿作甚?”太后微微皱眉,“军机处给他这么大的面子,打破了本籍官员不得在本地为官的惯例,让他回湖南当巡抚,算得上的衣锦还乡了,他倒是不知足,在老家起了多少进的大宅子,这也罢了,他自己有钱,愿意起多少就是起多少,可是治理湘江的能力委实差了些,湘潭、长沙接连因为厘金的事儿起了民变,这湖南原本是湘军发家之地,更是靠着广西,稍有不慎,太平天国之祸又在眼前。”曾国荃治理地方的水平却是不行,地方虽然没有叛乱,可经济之道,实在是竭泽而渔的迹象,“分巡道几次弹劾于他,我都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留中,他倒是不思悔改,反而去管别人的闲事,看来是这长沙府里头的抚台衙门是呆腻了。”

“可要下旨训斥于他?”恭亲王问道。

“自然。”太后皱眉,这事儿难道是曾国藩的意思?“且别忙,如今不是训斥别人的时候,先问清楚彭玉麟的事儿才是,北洋水师虽然新设,可彭玉麟有没有功劳,大家伙都是看得见的,我的意思是,要谨慎。”

“军机处也是这个意思,可彭玉麟一直没有上折子请罪,左右大家也不知道这里头是怎么个事儿,所以,大家觉得,还是派人去查一查才好。”

“那就叫兵科找个给事中去查查看吧。”太后一脸无所谓,人都不在了,就让他去查,也查不出什么花来,“如今是西北的战事要紧,主帅没定,西北的事儿就一日无法放下心。”西北战事虽然只是控制在新疆一省,但是事关版图完整,更是关系英俄两国的爪子能不能伸进西北,现在虽然新疆西北疆土还没被沙俄割去,但是若是和中央分割久了,怕是不得不要倒向沙俄了,所以慈禧不得不在乎这件事,另外,十二镇的失败也说明了自己主张的练军之法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训练新军怕是还要另外的方式,“我瞧着曾国荃不改武将的架势,下诏给他,也让他星夜入京吧!”